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66-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66-19703.9
1971-19754.0
1976-19805.1
1981-19858.1

表格中,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 . 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史称“五个一号文件”。在1986年发布的一号文件中,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五个一号文件”部署“三农”工作的核心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B.城市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C.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改革D.集体林权和土地经营流转改革
2020-08-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全国每个农民平均从集体分得的收入为五六十元。安徽省1967年农村人均收入为60元,1978年增至66元,不考虑货币贬值等因素,年均增加0.5元。这反映出
A.农民突破个体经营模式的可行性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C.农村经济体制进行变革的必要性D.农村土地所有权变更的深刻性
2020-08-0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单位:万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时期中国的土地制度与过去比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这一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这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从我国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
(3)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的方针政策又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阐述这次重大调整的重要作用。
2020-06-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一完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2019-01-30更新 | 403次组卷 | 19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用权D.土地的规模
2019-01-30更新 | 617次组卷 | 44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 大跃进” 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2019-01-30更新 | 2681次组卷 | 5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这种责任制
A.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B.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基本适应
C.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D.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2018-06-07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C.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D.改变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2018-06-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