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1 . 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2020-08-20更新 | 17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届高三岳麓版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4历史卷
2 . 有学者指出:联产承包制……既能保证国家的税收、征购和集体提留任务的完成,又使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下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B.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土地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发生了分离D.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
4 . 1983年1月12日.邓小平讲道,“农业搞承包大户我赞成,现在放得还不够。总之,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邓小平的讲话
A.首次肯定了包产到户的做法B.旨在进一步强化政府经济职能
C.打破了姓“资”姓"社”的束缚D.指明了新时期经济建设的方向
5 .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的运用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020-08-07更新 | 7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3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到1981年3月, 徐州、扬州、镇江等6个地区统计,已经有75.8% 的生产队,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主要有“定额承包,超包全留,自主分配”、“定额承包,超额分成,计件工资”“定额承包,超额提奖,固定工资”、“定额生产,超额奖励,利润分成”等。这些举措
A.开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B.促进了城市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C.丰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D.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7 .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了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了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中共中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没有改变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C.生产关系是否产生根本性的变化D.包产到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8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这在根本上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B.适应了生产力水平
C.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D.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9 . 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C.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10 . 安徽凤阳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一年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这是相当长时期内,一拨又一拨去参观考察小岗村的人对它的评价。“二十年没过富裕坎”说明
A.大包干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农村需要恢复人民公社体制
C.土地私有化不适应中国国情D.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注入新内容
2020-07-3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