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材料三   《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一次重要会议?
(2)材料二中,以“包产到户”、“大包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被称做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两个省份。简述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并指出这种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
2020-02-0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2-201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规律提炼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四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注意回答影响类的题目的规律总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二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注意回答实质类的题目的规律总结)
(3)依据材料三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4)根据材料四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注意“主要推动因素”至少回答两条)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材料二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三   我国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会议确立了什么指导方针?在农村和城市又分别推行了什么改革措施?
﹙2﹚依据材料二,“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


材料三 1949—1987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分别说明图中A.B两个产量波峰区出现的主要原因。
5 . 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一首《春天的故事》曾传唱大江南北:“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歌曲勾起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深切怀念。

材料四: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三大改造什么时候结束?结束后我国经济发生怎样本质变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或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中给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这种变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重要会议后出现的?
(3)材料三中《春天的故事》歌颂的“老人”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2019-05-0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下图是1949—1988年我国粮食产量示意图。

其中1956年与1988年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共八大的召开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8-10-11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               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       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                       经济试点的报道               示意图     
承包责任书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口
(亿)
上网用户总教
(万)
恩格尔系数
(%)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指出占家庭总指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活水平的程度。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8 . 如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造成20世纪80年代开始两国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因素主要是
A.政治因素B.自然因素C.人口因素D.外交因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四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第一次公开提出建立海南经济特区问题。他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

——《百年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老人”指的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材料一中崛起的“座座城”指的是哪几个城市?
(2)材料二中给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的政策是什么?这种变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重要会议后出现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4)根据材料四并联系海南建省办特区二十九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你认为海南办经济特区的优势有哪些?
2019-06-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学渭南三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二   1998~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材料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材料四 2007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约13%,超过GDP增长速度;农民增长约8%。

——国家统计局网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改革两方面,比较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中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3)中共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材料三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么的新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简要分析其成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