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4 道试题
1 .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巨大的风险按下红手印,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小岗村这一做法的背景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B.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2020-07-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苏联赫鲁晓夫时期的“玉米运动”宣传画。

材料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主要内容:ー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掀起“玉米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生死状”产生的意义。
2020-07-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其中差距最小时的背景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D.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2020-04-2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出现一批从事“雇工、长途贩运、个人购置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机具、私人开办工商业、外出打工”等以赚钱为目的的个体、私营经济主体。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B.农村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C.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农业走向集约化生产的道路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时期,由于生丝、绸缎、棉布等商品的出口持续增长,这种“外向型”经济,极大地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高度成长,刺激了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它的载体就是多种类的商品集散中心——市镇。诚然,商品经济的高度成长与商品市场的繁荣,有它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从宋代以来一直在稳定而持续地起作用,到了明代中叶达到一个新高峰。由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日本人全面介入中国的对外贸易,把原先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商品成产,转化为同时兼顾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国工业布局不得不进行大方位的调整。国民政府在抗战紧急状态下,为保存抗战力量,支撑危局,动员沿海及沿江的工厂大批内迁。将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重心,以长江为中轴,由东部向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转移。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沿江地区大约有超过1000万人先后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区域。在这些地区,拥有全部内迁工厂的1/3,共200余家工矿企业,包括兵工、冶金、机械、纺织、炼油、烟草等行业,它们集中了我国战时内迁工业的精华,成为战时生产军需和民用物资的主要基地。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文官、参军、主计等处人员在重庆开始办公。国民政府定都重庆,不仅带动了军政、文教、工矿企业大量迁渝,也使得重庆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重庆成为了全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摘编自张忠伟《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部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

年份城镇人口(万人)城市化率(%)新建城市新建城镇
19791849518.962162361
19862636624.5234710718
19953517429.0464017532

——资料选编自胡顺廷等《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晚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归纳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019-07-1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巨大的风险按下红手印,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小岗村这一做法的背景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B.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7 . 下图为1978年和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食品消费的情况(单位:公斤),该表说明
主食肉类禽类鲜奶
1978年182.719.218.6
1987年123.629.92.915.4

A.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的背景下,人民主食消费不足,只能寻找替代食品
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改革开放后,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改革开放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主食消费减少,副食消费增加
2019-06-0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牌头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8 . 下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来派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关于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背景,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80年代初期下降与家庭联产承包有关
B.80年代后期增高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
C.1990年波动是因为“南方谈话”影响
D.1994年后下降是因为贯彻十五大精神
9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推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从何处着手呢?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对内开放就是改革。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村改革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农村改革取得成功以后,我们就转到城市。城市改革比农村改革更复杂,而且有风险。

——摘编自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以来之巅峰。长时间的内忧外患让位于社会活力勃发和国家民族的新生。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赢得了国际公认的亚太地区的超级大国地位,以及有可能在2020年时成为雄踞世界的超级大国之一。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策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和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和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较好地回答了哪一根本问题?
2019-04-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出版于1986年。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小说的第二部梗概如下:

孙少安作为家庭的长子,过早的承担世事,使得他难以走出土地和家族的束缚,变成了农村变革的先觉者。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村支书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孙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可以说,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