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5 道试题
1 . 1978年,全国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前身)的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但到198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标志着中国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农民就业观念的更新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C.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D.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
2024-02-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81年6月,中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十条经验。其中第四条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在农业上要从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管理水平的实际出发,建立中国独具一格的农村合作经济体制”。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A.农民生活水平已有了显著改善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全国推广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因地制宜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3 . 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将村内土地的经营权分给农户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这一制度的实施(     
A.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B.有利于释放农村经济活力
C.摆脱了农业个体生产束缚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24-02-0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85年,河南新乡刘庄村党支部经反复考察,决定引进一项高科技生物项目。次年5月,刘庄人自主设计、安装的华星药厂建成投产,自此刘庄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成为“中原首富村”。刘庄经济的崛起得益于(     
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国家对发展私营经济的高度重视
C.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5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户籍管理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实行粮油棉布等生活必需品计划供应,户籍管理和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开始纳入国家计划之内。1955年,国务院颁发文件,确定“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作为人口统计指标。个人从农村迁移到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业工作,必须向相关部门申请。离开本人户口所在地的人没有粮食配额、单位住房、或者公费医疗。

——摘编自萧冬连《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   198410月,《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通知规定:农民可以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并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1985年,作为人口管理现代化基础的居民身份证制度颁布实施。1997年,国务院出台文件,规定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摘编自白阳等《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史回眸》

材料三   农村劳动力在不同行业的分布比例(%)

年份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其他非农行业
198581.97.403.051.171.255.25
199079.47.693.621.511.656.17
199571.88.824.892.182.609.72
200068.48.575.612.443.6511.3

——摘编自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户籍管理制度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户籍管理制度发生的变化及其意义。
2024-02-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长期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的搜刮、连年战争破坏。国内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不畅,物资奇缺,国家财政基础薄弱。在国民党长期通货膨胀政策下培养出的巨额投机资本,利用国家的经济困难,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从19494月至19502月,全国出现了4次大规模上涨风。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收效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摘编自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物价上涨的原因。党和政府为应对物价上涨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担心”和“不必要担心”的内涵。
2024-02-0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3月进京赶考102岁的吕正操将军对当年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情形记忆犹新。58年前,毛主席在离开西柏坡进京时,将这一行程比作“进京赶考”。58年间,中国地覆天翻。

——整理自徐壮志等《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86年回眸》(2007年)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图1                           图2                      图3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共“进京赶考”期间(1949—1956年)在建立政权、巩固政权等方面进行的相关努力?
(2)结合材料二所述,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怎样深远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2024-02-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山东省农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变化表。这主要是基于(     

时间

平均全年纯收入/人(元)

1978年

114.56

1979年

159.81

1980年

210.23

1981年

251.62

A.对外开放吸引外资B.个体经济异军突起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D.农村改革初见成效
2024-02-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图所示为1978—199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情况。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0 . 20世纪80年代,农民生产出来的食品、服装以及自行车等,无法进入国营流通体系,于是就在农村或城乡接合地带自建各种专业性的交易场所,它们大多没有经过政府审批,经常遭到驱逐和没收。由此可知,当时(     
A.市场流通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B.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D.计划经济的问题积重难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