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表为1982~2000年中国乡村人口和劳动力移动人数(单位:万人)统计表,这主要表明(            

时期

城镇人口增加数

人口移动人数

劳动力移动人数

人口移动每平均人数

劳动力移动年平均人数

1982~1990年

8715

6510

3208

814

401

1991~1995年

4979

3901

2020

780

404

1996~2000年

10732

10237

5732

2030

1146

A.农村支持城市发展B.劳动力移动占主导
C.农村经济迅速发展D.城镇人口逐年增加
2023-07-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所示为我国1990年的若干史实。这些史实可用于说明,当时我国(     
时间史实
8月28日至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项法律
9月16日、2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
11月26日深圳隆重举行庆祝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招待会;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A.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B.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C.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科学应对国际政局变幻
2023-03-15更新 | 721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1917年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数据表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调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共同促进人类的文明发展。这是一种充满辩证思想的远见卓识,人类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这一思想的伟大意义。

——摘编自杨天石《师其意不用其法一孙中山与马克思主义二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7年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述孙中山的观点。
2021-04-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年份农民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其他收入
数额(元)比重(%)数额(元)比重(%)数额(元)比重(%)
198331022873.55818.7247.7
198854540373.911821.7247.7
199392167873.619521.2485.2
19982160146667.957426.61205.6
A.创办乡镇企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B.家庭联产承包的推广缩小了城乡差距
C.农村经济发展深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民收入多元化
2021-03-03更新 | 209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1966-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表格中,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66—19703.9
1971—19754.0
1976—19805.1
1981—19858.1
A.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