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1986年,中央从乡镇企业所有制归属角度,将其归纳为乡(镇)办、村办、联户办、户办4种基本形式一起发展。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4个层次的占比情况见下表。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1987年全国乡(镇)、村、联户、户办企业比重
层次企业个数(万个)占总数%职工(万人)占总数%总产值(亿元)占总数%工业产值(亿元)占总数%
总计179021008805.1104764.110032416100
乡(镇)办企业422.42397.527.21825.838.31345.841.5
村办企业11636.62320.726.41411.529.61149.935.5
联户办企业11896.8923.610.5424.88.9282.98.7
户办企业147384.23163.335.91102 23.146514.3
A.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有所改变B.城乡间差异呈缩小趋势
C.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是一个从传统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变的比较晚的国家。由自下而上的政治现代化先行而启动了法国的现代化,促使法国经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突破口是交通运输的变革。交通的巨大变革打破了农村内部的孤立和城乡之间的隔离,统一的国内市场,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在二战以后才得以最终实现,政府推动土地适度集中,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良种化,重视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对农村社会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农村与城市交融,传统农民转化为现代人,法国才最终实现了现代化。

——摘编自许平《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在短时期内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但最大的弊病是城市里的现代工业与农村里的传统农业同时共存,形成了二元社会结构,阻滞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展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使农民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先后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形成了以土地资源带动农村工业化的新模式,成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主导模式。

——摘编自陆学艺《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中法两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法两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对我国当代农村建设的启示。
2023-07-07更新 | 167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五市(南驻信漯周)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1953—1978年和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的情况。此变化可佐证(     
A.制度革新顺应了农民愿望B.农业科技得到了重大突破
C.农业生产机械化率的提高D.计划经济体制遭到了废弃
4 . 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2022-06-09更新 | 11533次组卷 | 8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有领导、有步骤地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统管村级生产建设工作。这一举措适应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B.地方对简政放权的要求
C.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的需求D.乡镇企业发展的需求
2022-05-27更新 | 542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6 . 自1977年12月起.《人民日报》设立“读者来信”专栏,之后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1981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反对在中原农村出现的以组为单位进行生产责任制的一篇文章;3月30日.《人民日报》在报眼位置发表专为另一读者来信并配以编者按,反驳15日发表的读者意见。《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
A.利于对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宣传
B.说明中国媒体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
C.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僵化
D.体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转型
7 . 1982年1月,中共中央转发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截至目前(1981年2月),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现在已经转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这一时期,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迅速进展主要是由于
A.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健全完善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满足了农民发展生产的愿望D.土地所有制变革顺应民心
2022-03-22更新 | 385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彝族山歌被称为彝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主要流传在盘州市盘北地区的淤泥、乌蒙、坪地、鸡场坪等地区。其中淤泥乡的彝族山歌最具代表性,其中的一首山歌唱道:“淤泥河来好地方,包产到户喜洋洋;自从盘古开天地,种田不用交公粮。”这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B.国家取消两千多年的农业税
C.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D.农村改革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2022-01-11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部分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四)文综历史试题
9 . 20世纪80年代编辑、出版的农业史料文献《关于农村工作问题座谈会纪要》中记录过:“1979年春,少数地方的农村社员开始自发隐蔽地实行包产到户。1979年3月国家农业委员会邀请七个省的农村工作部门和三个县的负责人座谈,议题中争议最大的是包产到户,争论的结果是规定除深山、偏僻的孤门独户外不许包产到户。”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文革左倾错误思想还左右着国家的决策
B.说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应成为当务之急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尚未得到中央肯定
D.表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条件不成熟
2021-11-14更新 | 32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表11982—198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该表反映出当时
时间主要内容
1982年1月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
1983年1月从理论上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1月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了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1985年1月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政策
1986年1月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A.农村改革已经摆脱苏联模式B.计划经济体制仍具有优越性
C.政府逐渐加大对经济的干预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
2021-09-03更新 | 33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