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20世纪80年代,以集体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独领风骚,吸纳了5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邓小平称为中国农民自己的创造。但南方谈话后,乡镇企业因其发展已突破了地域、资金、业务范围等诸多限定,中国统计年鉴中已不再对其单独统计。这反映了
A.乡镇企业退出历史舞台
B.南方谈话解放了企业家的思想
C.经济结构得到合理调整
D.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增强
2018-03-16更新 | 175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8年3月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历来重视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列国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鲁国首先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合法地承认公田和私田的所有权,而一律取税……
——梁方仲《中国经济史讲稿》
材料二     1953年,毛泽东认为,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已经成了我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消除这一障碍的办法,就是要尽快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向集体化,使农业为工业服务。
——肖国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
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四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
产量
收购
收购量占产量(%)
1958
20 000
5 876.0
29.4
1959
17 000
6 740.5
39.7
1960
14 350
5 105.0
3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材料五   继任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不再像胡佛那样主张“无为而治”,而是主张实行“开明政治”,对经济加强管理,他的口号是:“祖国要求行动起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肖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改革的结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53—1956年底中央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措施及结果。
(3)材料三、四中的苏中两国的农业政策有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背景。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采取的农业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2016-12-13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高三高考二轮总复习高考命题常考题型历史试卷1

3 . 分配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分配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表2)

表2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产量收购收购量占产量(%)
1958200005876.029.4
1959170006740.539.7
1960143505105.0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材料三20世纪到福利制度黄金时期的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1983年,增至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

——王振华《重塑英国: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分配方式存在什么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相似背景。列举后来两国为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2)概括材料三中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举措。结合史实分析其背景,并予以简要评价。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配制度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