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
B.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C.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
2018-01-11更新 | 181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共建部)历史试题
2 . 中国当时仍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和农业人口占80%,生产力主要还靠人力,农民渴望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邓小平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利,农村形势马上改观。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材料表明
A.“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
B.苏联改革走“中国模式”
C.经济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D.苏联改变单一的公有制
3 . 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和目标。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这一过程可知,中国经济转型的最大特点是
A.不断深入且层层递进
B.具有渐进性与阶段性
C.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D.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
4 .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宣布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实行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其余多数产品,逐步放开,实行自由交易。这项政策
A.保证了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B.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加快了农村经济商品化的进程
D.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 .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必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05-09更新 | 1916次组卷 | 53卷引用: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B.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
C.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2017-02-17更新 | 590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宜春市上高二中2019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深化农村改革……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三大改造时期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其相似之处是( )
A.都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B.都加速了中国农业的集约化发展
C.都改变了中国广大农村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D.都使广大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
8 . 下图是1953~1985年期间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表,表中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历史背景分别是

A.国民经济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对外开放
D.实行“一五”计划、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9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下列关于“这份土地”的表述正确的是
A.集体耕种B.农民所有C.无偿使用D.集体所有
10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2016-12-12更新 | 1322次组卷 | 45卷引用: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尖子班)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