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1 . 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苏联新经济政策在坚持土地国有前提下农民可以自行选择具体的使用形式,新中国在土地公有基础上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自主权。这说明
A.各国普遍实施土地公有B.民生问题关乎社会发展
C.国情差异影响政策效果D.中苏治国理念基本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81年12月,在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小组讨论中很多人呼吁:“应当给包产到户上一个社会主义的户口。”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认可了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等生产责任制。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支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农村多元化经济体制确立
C.基层户籍管理制度不断完善D.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
3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集镇文化中心、文化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1981年湖南、江浙一带的农村办起了大量的农村图书馆,普及率超过了 70%。据统计,1978年全国仅有文化站1729个,到1986年达到了53519个。这一文化现象(     
A.促进了国家大政方针在农村传播B.反映了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
C.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支撑D.推动了扫盲运动的开展
4 . 1988年与1978年相比,中国平均每一农村劳动力创造的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1.8倍,平均每年增长10.9%;每一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总产值增长65.1%,平均每年增长5.1%;生产的粮食增长16.3%,平均每年增长1.5%。这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调整了土地的所有制关系B.实行了集约化经营手段
C.推行了农业机械化生产D.改变了产品分配的方式
5 . 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指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以上政策的实质
A.有助于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
B.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C.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说明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6 . 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土地流转”作为新时期农村的新一轮土地改革,它是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意味着农村
A.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B.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废除
C.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变更D.土地公有化程度的提高
2021-03-18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1993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规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反映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淡化B.土地承包权发生根本变化
C.现代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D.进一步探索农村经济改革
2021-12-13更新 | 306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初城乡商品流通和价格体制改革的相关信息表。这些举措(     
1982年6月,国务院作出《关于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扩大工业品下乡的决定》
1983年2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农村商业流通体制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
1984年7月,国务院批转《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报告》
A.扭转了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差距B.拉开了城市体制改革的序幕
C.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大转移D.促进了农村消费结构的调整
2023-12-16更新 | 13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以下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
B.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进行改革
C.方式是在城市和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目的是解放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国民经济
2021-06-04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