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5 道试题
1 . 正统观念认为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必然产生剥削,必然走向资本主义;包产到户,自由市场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为此而遭到批判、处分的干部上到中央、下至基层。因此,安徽的做法引起很大的争议。以上材料说明
A.思想改革是经济改革的先导B.经济体制改革永难达成共识
C.正统观念成为改革重点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受阻严重
2020-06-1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土地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2020-06-14更新 | 14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3-2014年江西赣州厚德外语校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3 . 据统计,1981年与1952年相比,国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3倍。1981年,全国城乡人均消费水平,扣除物价变动因素比1952年提高1倍多。这一事实表明
A.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B.计划经济促进了社会进步
C.经济政策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D.中国政府成功抑制了物价
4 . 1978年后,随着农村改革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显现,日益造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态势。这一态势
A.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解体B.催生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
C.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合法化
5 . 从1985年开始,我国正式取消粮食的统购,改为合同定购,任何单位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这一举措
A.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B.实现了农民对粮食的自由支配
C.深化了土地所有制变革D.体现了粮食价格市场化导向
6 . “三权分置”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即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分开,实现“集体所有、农户承包、多元经营”。“三权分置”的实施旨在
A.变更土地所有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B.实现统一经营,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
C.维持农村经济持久活力D.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7 . 从1979年到1982年,我国先后四次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到1984年我国银行存款余额增长了2.16倍,贷款能力增长了1.576倍。贷款对象由国营企业扩大到城镇集体及个体工商户。据此可推知,这一政策调整
A.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B.深化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体现国家宏观调控产业布局D.稳定了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8 .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2020-04-25更新 | 289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李新回忆1978年后,“从机耕退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是“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800元以上”。耕地牲口的价格猛涨证实了(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B.人民公社旧体制的废除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0 . 苏联赫鲁晓夫执政后对斯大林时期推行的集体农庄进行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后也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们(  )
A.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性调整
B.都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都超越了两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D.都是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在两国的反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