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981年,专业户在我国农村的少数地区开始出现。到1983年底,全国农村专业户已达农户总数的13.6%,经营内容由养殖业、种植业向加工、运输、服务、文化、卫生等行业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  )
A.说明土地所有制变革成效显著B.得益于农村改革的深入开展
C.促进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顺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
2 . 自1977年12月起.《人民日报》设立“读者来信”专栏,之后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1981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反对在中原农村出现的以组为单位进行生产责任制的一篇文章;3月30日.《人民日报》在报眼位置发表专为另一读者来信并配以编者按,反驳15日发表的读者意见。《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
A.利于对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宣传
B.说明中国媒体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
C.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僵化
D.体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转型
3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大农村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置”土地产权结构模式。“三权分置"即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开并行。这-模式
A.开辟了农业现代化新路径B.促进了城镇布局的合理化
C.改变了农村基本经济制度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 . 我国农业由于是家庭分散经营,每家每户分得的土地极其有限,难以进行更大更多的技术改造;加之每户的总产量不高,在当前的农产品购销政策下,主要农产品收益比较低,所以农民也缺乏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动力。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B.土地所有权的分散存在弊端
C.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D.保留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