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79年,广东农民陈志雄承包了生产队的鱼塘,获利后他雇工扩大经营规模,这一做法因违背上级文件而引发众多争议。后来《南方日报》发文肯定了这位生产能手。上述现象反映了(     
A.改革初期政策的不断调整B.经济建设在全面探索中曲折发展
C.人民群众实践中的创造性D.改革实践推动思想解放逐步深入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2 . 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     
A.改变了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
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
2023-04-07更新 | 3353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下图中三张不同年份发行的邮票,见证了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这些变革都(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
C.促进了农民生活的不断改善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2023-04-05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然而在此之前,“乡村振兴”的步伐实际上从未停止。下图是位于江苏省宿迁市上塘镇的“春到上塘”纪念馆。改革开放后,通过村民的努力,上塘镇成功摆脱了过去穷困的状态。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春到上塘》,专门赞誉上塘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上塘经济得到显著发展是由于(     
A.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B.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
C.彻底否定了计划经济D.农村合作社深入开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84年到1988年,我国乡镇企业的数量平均每年增长 52.8%,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这一时期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B.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
C.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D.农村基层自治的实现
2023-03-21更新 | 235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下表所示为我国1990年的若干史实。这些史实可用于说明,当时我国(     
时间史实
8月28日至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项法律
9月16日、2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
11月26日深圳隆重举行庆祝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招待会;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A.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B.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C.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科学应对国际政局变幻
2023-03-15更新 | 724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1981—1989年我国某地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情况统计。该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
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83年以后,农村改革就成了明星,大家都拥抱农村改革。为什么?效果出来了: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了,市场繁荣了,城市老百姓的餐桌上也丰富了,国家征购解决了。这提高了农村改革信誉,提高了整个改革的信誉,提高了改革的信心。这说明(     
A.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商品供需矛盾B.经济建设重在坚持人民自力更生原则
C.农村经济改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2023-01-05更新 | 365次组卷 | 11卷引用:黄金卷01(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9 . 1978年以后,沿海地区许多闲散农民不再种地,他们“洗脚上田”,在广大乡村“点火”“冒烟”,经营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工业作坊,逐渐发展为日后的乡镇企业。由此可知(     
A.农村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B.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
C.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自由流动D.农村的经济活力得到激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78年后,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这表明(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D.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