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分别指(  )
A.精耕细作、平均主义B.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2018-07-06更新 | 241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2 . 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长篇通讯《春到上塘》中写道:“上塘镇,街面上熙熙攘攘,集市贸易非常活跃,出售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跑了五个生产队的二十多户人家,除了一户外,家家粮满囤、谷满仓,装满花生的麻袋堆成垛。”上塘经济发展是由于
A.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B.农村合作社深入开展
C.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D.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
2018-07-02更新 | 257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78年5月13日,针对安徽搞的农业改革,有人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评说什么“干部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不是嘴上说社会主义,实际干资本主义,不管什么积极性都去鼓励,都去提倡”。这表明
A.包产到户的做法遭到中央批判
B.农村改革在争议中艰难进行
C.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冷战”形势影响国内的经济改革
4 . 下表反映了
时间粮食产量(万吨)油料产量(万吨)
1978年304.775.21
1980年320.567.69
1984年407.3111.91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市场经济已取代了计划经济
D.加入WTO使农产品出口激增
5 . 1980年和1981年连续两年,中国农用机械产销大幅度下降,1981年农机总产值比1979年下降28.8%。1982年以后,农机工业开始回升,1985年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78%,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A.农村经济活力增强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反复
C.农机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D.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
6 . 1949年解放后,我国农业生产经历了分田单干、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包产到户等模式。1980年1月,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安徽省委书记万里说:“包产到户原则上不同于分田单干,虽然形式上与分田单干相似”这里,“原则上不同”主要是指
A.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B.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C.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
D.生产资料归农民所有
7 .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誉为“新中国第三次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主要是
A.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B.极大地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
C.让农民拥有了买卖土地的权利D.深刻地调整了农村生产布局
8 .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承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9 .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
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10 . 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公社制度的解体使广大农户从“集体”的束缚下得以解放,形成了“户为基础”的家庭农场农业新格局,成为农村改革巨大成功的基础。材料信息说明
A.公社制度的解体使农村经济改革的前提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农村的实际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城市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D.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推行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2017-04-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