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3 道试题
1 .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经历了“分田单干”、“离乡不离土”、“离土又离乡”的重大变化。其中“离乡不离土”是指发展乡镇企业,其长远意义在于
A.帮助农民致富
B.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实现工业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C.改变了农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农耕劳作模式
D.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
2020-07-18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校201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取得成功,为城市经济改革提供了基础,也为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成功经验的是
A.发挥计划经济对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B.集中经营,发挥规模化的优势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各方面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2020-07-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教育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6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2020-07-11更新 | 5556次组卷 | 8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建国后的某次省委书记会议上就一项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措施进行讨论,多数人对此项措施表示反对。反对的原因不尽相同,江苏省担心集体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分配会导致社队企业财产损失,黑龙江省寄希望于机械化大生产,反对划小耕地。此项措施
A.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B.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
C.纠正了大跃进带来的问题D.实行财产统一核算与分配
5 . 下表能够反映出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年均增长率时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4.5%1971-1975年4.0%
1958-1962年4.31976-1980年5.1%
1963-1965年11.1%1981-1985年8.1%
1966-1970年3.9%

A.建国后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加快B.两次显著增长均得益于生产关系调整
C.社会动乱对经济领域冲击不大D.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尤其突出
6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的是
A.农村B.城市C.经济特区D.深圳
2020-07-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中国农村的改革取得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三大成就:家庭承包制的建立、市场体系的发育和乡镇企业的崛起。这三大成就说明中国农村改革(     
A.市场取向的正确性B.突破单一的农业结构
C.突破统购统销制度D.依靠农民群众的力量
2020-07-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
消费水平农村8.9%
城镇4.5%
A.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B.农村改革过于急躁冒进
C.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高于城市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9 . 有学者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最初实行的本意是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然而,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更多关注了‘分’而忽视了‘统’,……实际上成为‘有分无统’的‘农民小规模经营’,土地均分承包,分散经营,细碎耕作……”。这里,作者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B.是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C.极大地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背离了土地公有制的性质
2020-06-2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情分析考试(二)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成立后10年间,全国食糖产量增加了4.5倍,但之后食糖产量起落不定。1978 年后,全国食糖生产进入了持续稳步发展的新阶段,糖业生产在产量上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实现了低消费水平的自给。食糖生产稳步发展直接得益于
A.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B.重工业作用渐趋弱化
C.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