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3 道试题
1 .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的运用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020-08-07更新 | 7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3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到1981年3月, 徐州、扬州、镇江等6个地区统计,已经有75.8% 的生产队,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主要有“定额承包,超包全留,自主分配”、“定额承包,超额分成,计件工资”“定额承包,超额提奖,固定工资”、“定额生产,超额奖励,利润分成”等。这些举措
A.开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B.促进了城市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C.丰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D.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3 .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了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了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中共中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没有改变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C.生产关系是否产生根本性的变化D.包产到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4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这在根本上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B.适应了生产力水平
C.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D.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 . 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C.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6 . 安徽凤阳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一年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这是相当长时期内,一拨又一拨去参观考察小岗村的人对它的评价。“二十年没过富裕坎”说明
A.大包干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农村需要恢复人民公社体制
C.土地私有化不适应中国国情D.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注入新内容
2020-07-3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979年,“刚分田之后的景象,看起来的确很滑稽,每户的田,西一条,东一块,有的用牲口耕,有的连牲口都用不上,索性用人拉犁耕……从机耕退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B.收益全部归农户刺激农业生产
C.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变革D.土地归农民所有调动了积极性
8 . 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其根本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B.解决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C.在农村首先实现共同富裕D.改革农村经济体制落后的问题
9 .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一年后,粮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相当于1966—1970年五年产粮的总和,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全国农村逐步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人民公社
10 .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D.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