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

材料一   从现有文献记载来看,乡作为基层组织至少在西周时期已经存在。乡校,即乡中设立的教习之地,它不仅仅是培养贵族子弟的场所,还是乡人参与讨论时政之地,商鞅变法后秦集小乡邑聚为县,县政权是代表秦王朝执行统治人民全部职能的机构。县以下有乡、里和亭两种不同的政权系统。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是治安组织。

材料二   克里斯提尼成为执政官的那一年,便把所有的居民划为10个部落,以代替原有的4个氏族部落,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他又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使他们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在此之前用的是父名),而以村社名字相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东西方社会基层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各自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颁布了《解放农奴法案》,根据该法案,“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的被取消。”“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村社管理权由村民大会和长老共同行使。为了更好地保持对村社的控制法案又强化了地主对村社的监管作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让俄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与所有的大型社会和政治变革一样,它在唤起人们希望的同时,也埋下了恐惧和怨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唤起人们希望的同时,也埋下了恐惧和怨恨”的含义,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材料四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定》,加快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步伐。1958年,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公社制度迅速在全国普遍推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乡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0年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那种相对静态稳定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中国农村社会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19-03-22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平谷区2019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材料一:《左传》记载:“(鲁国的征税方法)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选择其中一个措施简要概述其内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生产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意义?

2018-07-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偶然与必然我当时的决心就是,管它倒霉不倒霉……只要大家能吃饱饭就行,哪怕能吃一顿饱饭,拉去杀头也就满意了。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

1978年12月22日通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上还有“人民公社要坚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字样,而这18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民,偷偷摸摸想走得更远。

材料二昨天与今天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1990年4月,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此后,浦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成为世界瞩目的“东方明珠”。

材料三发展与包容农民工外商中国现代化上海的先机与气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搞“包产到户”是偶然还是必然。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的自身优势。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三中四个词语以“发展与包容”为主题写一则寄语。(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00字左右。)

4 . 图片是历史的印象,能记载各个时期人的企望。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1)材料一两图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的部分景象。图1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什么重大问题?;图2表明,美国妇女满意政府为其提供社会保险。新政的这一举措有何影响?

图3                                                  图4
材料二
(2)导致材料二中苏联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此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
材料三:

图5                                                          图6
(3)上述图文记录了当代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观察图5,这位老农真挚的笑容的原因是什么?对图6和全国妇联的调查,你是怎样看的?
2016-11-27更新 | 1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浙江省高三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