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城乡人均消费数据(以时价“元”计)表,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年份

农村的消费

非农村的消费

城乡比率

1952

62

148

2.39

1965

100

237

2. 37

1978

132

383

2. 90

1982

212

500

2. 36

1986

353

865

2. 46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年鉴(198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1987)》

A.改革开放使得城乡消费增长速度更快B.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推动城市消费增长
C.城乡收入差距始终处于相对平衡状态D.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基本达到小康要求
2 . 下表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正在迅速完成
C.优先发展重工业合乎国情D.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2020-11-2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1978~1984年中国相关数据统计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年份1978198019831984
农村社会总产值(单位:亿元)2037. 542792.124123. 785033. 79
粮食产量(单位:亿斤)6095.36411.17745.58146.1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D.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
4 . 下表是中国1978年和2018年各项统计指标列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表1
项目1978年2018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45900309
恩格尔系数城市57.5%57.5%
农村67.7%30.1%
农村贫困人口(万人)770001660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B.经济政策的调整
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D.主动融入全球化
2020-08-2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0年来,农村改革波澜壮阔,一系列石破天惊的改革壮举推动农村发生革命性变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8%,带动广大小农户迈向农业现代化。粮食产量由6000多亿斤提高到1.2万亿斤,农民收入由130多元增长到1.4万多元,实际增长17倍多。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近40平方米。城镇化率比1978年提高40.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就业占比由70.5%下降到27%,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31下降到2.71

——摘编自韩长赋等《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

材料二   深圳1980年和2019年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对照表

项目
时间
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财政收入
(单位: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802.710.181978元(1985年)
201922000942443156.25万元

(1)阅读材料一,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指出针对农村的“改革壮举”。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并简要分析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2020-12-0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1届高三12月教学测试历史试题(选考)
7 . 下表为1982—1988年我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建立D.国民经济比例不合理
2020-07-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
消费水平农村8.9%
城镇4.5%
A.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B.农村改革过于急躁冒进
C.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高于城市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9 . 改革须从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在1956年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已经发现问题,也曾做过放权让利的努力,但效果不好。邓小平1978年领导的经济改革开始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逐渐建立一种新的机制,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王浩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图中数据变化的农业政策因素是什么?并简述该政策推行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在该机制方面的理论贡献。
10 . 下表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
198229.2874.925.389.5817.01
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正在迅速完成
C.优先发展重工业合乎国情D.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2020-04-1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