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6 道试题
1 .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这反映出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方针要立即停止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依然遭到“左”倾质疑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公有所有制应该予以纠正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全面铺开
2 . 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些四川农民外出打工时,把《半月谈》挂在扁担上,走到哪里就挑到哪里,用刊物上登载的中央文件精神为自己壮胆,也用以回答某些诘难。据此可知,当时
A.改革缺乏创新精神B.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C.舆论环境相对宽容D.政策传导渠道畅通
3 . 下图为1984年《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漫画。该作品
A.融入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创作风格B.描绘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
C.宣扬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村富裕
4 . 从1985年开始,我国正式取消粮食的统购,改为合同定购,任何单位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这一举措
A.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B.实现了农民对粮食的自由支配
C.深化了土地所有制变革D.体现了粮食价格市场化导向
5 . 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农业生产责任制。1985 年,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这些举措
A.改变了农村的土地性质B.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C.推动农村改革深入发展D.实现了农村村民的自治
6 . 毋庸置疑,我国经济改革成就巨大,家庭联产承包带来的是农村生产力的巨大释放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却暴露出愈来愈多的问题,如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些基层干部干预农民经营自主权的问题,农民进城打工造成土地抛荒等。这说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B.农村的生产关系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
C.农村的基层干部应充分尊重农民的经营自主权
D.国家应采取行政手段严禁农村的土地抛荒
7 .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2020-04-25更新 | 289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8 . 20世纪80年代,在山西太原的一些农村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批大牲口不过一千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一千五百元,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八百元以上。”这主要是因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继续
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社会生产力倒退
2020-04-21更新 | 13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诊断性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9 . 30年前:有女莫嫁向阳郎,吃的稀饭浪打浪,住的草房笆笆门,走的泥路弯又长。30年后:杨柳青青江水平,向阳花木早逢春,一朝做得此地客,潇潇洒洒不羡仙。这两句顺口溜是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四川广汉市向阳镇改革开放30年的前后写照。产生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描述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外资的引入
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国有企业的改革
10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短缺经济下商品和服务的长期匮乏,满足不了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另一方面,单一公有制经济容纳不了日益增长的就业需要,特别是不能吸纳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说明我国这一时期(       
A.需要加快国企改革步伐B.经济体制改革陷瓶颈期
C.发展乡镇企业的必要性D.需要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