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 道试题
1 . 某记者在回忆录中写道:“现在农村的确‘活’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各种副业欣欣向荣。看来,包产到户、包产到劳等责任制,确已行之有效,是搞活经济的不二法门,城市里的企业管理,也在开始推行这种精神了。”这表明当时
A.城乡改革互相促进B.全面整顿初见成效
C.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D.倡导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021-12-27更新 | 4920次组卷 | 43卷引用: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过关测试】
2 . 下表是1949-1985年中国农民进城情况阶段性特点。这一特点的变化反映了
时期特点
1949-1957年相对自由到规范和限制
1958-1976年“大出大进”;逐渐严禁
1977-1985年日趋活跃;渠道日益多样化

A.农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变B.经济体制发生变动
C.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D.基层治理走向宽松
3 . 下表所示内容为1978—1984年粮食产量表。据下表可知,粮食产量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1978—1984年粮食产量表
年份1978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
粮食(亿斤)6095.36411.16500.470907745.58146.1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市场经济体制完全确立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4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农村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初步确立
D.经济特区的设立
5 .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解放。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后,又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

材料三:201211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况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图一反映的地点是哪里?这里与中国历史上哪件大事有关?用两个词语概况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指的是什么重大事件?写出该事件的时间(只写出年份即可)。
(3)材料二中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了什么制度?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对党的哪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继承和发展?此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那么我国通过什么方式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请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2021-11-0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194万吨。中国农业实现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其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它们或起促进作用,或起阻碍作用,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有何突破?唐朝时生产工具又有何革新?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土地制度?战国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实际又确立了什么土地制度?从这一时期起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形成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3)“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揭示了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是什么?
(4)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在农村中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021-10-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B卷)
8 . 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人们兼重门第、科第,……至宋以后,无论是魏晋以来的旧门阀,还是隋唐以来形成的新门阀俱已衰落凋零,来自社会下层的寒素之族则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此时社会的流动性更大,门第观念消失,现实中的官品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

……贱农而贵末,则农人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苏轼《策别安万民》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社会流动的表现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通过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社会阶层间流动的认识。
9 . 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国情出发,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我们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   美国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实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由于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材料一中列宁认为提高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概括消除这一障碍的手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大萧条”反映的历史事件以及罗斯福进行的“试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业改革的原因和方式分别是什么?
2021-10-1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农村、城市、国企分别如何改革?
2021-10-1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备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精品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