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图1与图2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两件有关当代中国农村改革的珍贵文书藏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合同书》


                                     1文书简介

197812月,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社员冒着极大的风险,在队长严俊昌、副队长严宏昌、会计严立学的带领下,冲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禁区,订立把土地分到户,实行“大包干”的合同书。社员们约定: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2《瓦窑村一组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户主大会决议》


                    2文书简介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制度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征得上级党委和政府同意后,2009525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兴隆镇瓦窑村一组的村民们召开户主大会。会议应到62人,实际到会55人,到会的55位村民经过认真讨论后,通过了社议事会关于农村承包地经营权长久不变问题的决议,并在纸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摁上鲜红的手印。


请回答
(1)根据图1文书及其简介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包干”后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各自的归属,概括“大包干”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图1与图2两件文书各自形成的时代大背景。
(3)以材料中图2的文书藏品为例,从材料来源和内容角度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这件文书对于研究当代中国农村改革有何史料价值。
2 . 追求民生幸福是千百年来先进中国人的共同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摘自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材料二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的取消,市场逐步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绝大部分的农产品价格由市场定价……改革开放前,农村住的是土坯房茅草屋,走的是窄小的土路,烧的是柴草,满村到处是草垛,多数村没通电、没通公路,到下雨天就成烂泥路,出门路也难行。改革开放三十二年来,现在的房子大部分都是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了,部分住进了楼房,村庄实行统一规划,现在宽阔的沙石路、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烧的是沼气、煤气、液化气等。大部分村建设了娱乐场所,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据《喜看四川改革开放大变化》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实施民生主义的目的和具体措施。20世纪20年代,其民生主义在内容上有哪些新发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四川农村变化发展的制度原因。
(3)从重视民生发展的角度,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过渡时期,为实现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所做出的努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