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 年前,多数社队企业都是由作为政社合一的社队(或作为基层政权的乡村)举办的,在人事、劳动和工资制度等方面存在着“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的现象。从1979年开始,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许多乡村对企业实行放权,通过集体承包、厂长(经理)承包等形式,把企业承包给集体或个人,并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给企业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企业内建立生产责任制,切实把企业的经营成果、职工的劳动贡献与职工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整顿财务管理,推行经济核算,降低生产成本。1978-1984 年,社队(乡镇)工业总产值由385.26亿元增长到1245. 3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0.8% ,远远超过了全国工业和城镇集体工业的增长速度,开始展现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面貌。

——摘编自汪海波《新中国工业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社队企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社队企业改革的意义。
2020-07-0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模拟测试(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5月至1990年年底,广东股份制试点企业中有1000多家企业发行股票、债券,仅筹集资金8.5亿元,大部分都是在企业内部发行,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企业只有50多家,且多是国有小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改革重心的转移B.民营企业的地位比较低
C.对外开放的水平有限D.对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
3 . 下表为1978年和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对比表(单位:万人)

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人口流动B.科技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C.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D.对外开放政策加速了航空业发展
2020-05-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高三模拟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4 . 1988年,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确认“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形成了后来广为流传的“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分离”“厂长经理是企业的法人代表”等观念。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启
B.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
C.确立了企业的主体资格
D.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5 . 1983年,在一份关于如何处置私营业主超出规定雇用帮工的请示报告上,邓小平批注:“放两年再看”;1985年,他的意见还是“再看看”:1987年,中共中央“5号文件”最终去掉了对雇工数量的限制,而那时,私营业主雇用大量劳动力的现象在社会上已没有争议了。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对是否给私营企业放权仍犹豫不决
B.不做政策上明确界定是合理的改革思维
C.民众对于改革的思想认识已经彻底解放
D.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9-01-30更新 | 1488次组卷 | 6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018-11-01更新 | 73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81年1月国务院明确指出:“将社、队企业在开办初期免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二至三年的规定,改为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受“两个凡是”影响
B.社队企业实现了私有化
C.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D.国营企业改革困难重重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企改革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

1978年,国务院在四川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四川化工厂等6家企业作为试点企业,允许企业在增产增收的基础上,提留少量利润作为职工奖金。

1979年,国家扩大了试点企业的范围,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权力下放给企业。

阶段二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组织形式。

阶段三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国家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国企改革思路。

1998年,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相继组建,并实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摘编自钟祥财《经济史学视域中的国企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
2018-03-10更新 | 354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模拟(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1985年,《羊城晚报》记者刘婉玲以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文章,报道了许多工程师周末下乡镇企业“走穴”的情况。这是这个群体第一次被定义。材料中的“走穴”现象说明
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
B.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
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