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全球华人共同守岁祈愿的一场文化盛宴,反映了百姓的鲜活人生和时代的发展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题(节选)

年份主题
1983年举国除夕万家欢,共品春晚头道餐
1993年欢乐、祥和、自豪、向上
2002年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
2018年喜庆新时代,共筑中国梦

——资料来源:央视网

材料三   中国国际电视台英、西、法、阿、俄频道以摘播方式,通过198家海外媒体,在149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收看春晚的观众总规模达11.31亿。

——《人民日报》2018年2月17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指出九十年代的中国在开放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家门”的重要标志。
(2)材料二中,1993年春晚主题的“自豪、向上”,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2002年春晚再次歌颂了改革开放的成就。回首2001年,我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对外开放方面又有何重大突破?
(3)据材料三,概括春晚作为文化盛宴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谈谈改革开放与以央视春晚为代表的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

2018-05-01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周末练习(四)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见图4)

材料三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这种趋势,预示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振兴将更快到来,从而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战略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

——摘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描述的生产方式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的销售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作用。

3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下表中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时间历史资料
1978年底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1979年安徽凤阳县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千克
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迅速推进
1992年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1997年个体工商户高达2850万户,私营企业达96万家
1999年全国81.5%的企业进行了改制,建立公司制;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七五”计划(1986-1990年)期间,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原值比“六五”计划(1981-1985年)期间增长了168.6%。新增固定资产中的1/3是靠企业留利和折旧的自我积累,2/3是靠银行贷款进行的更新改造,国营企业完全依靠政府单一投资的局面由此改变。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B.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C.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D.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2024-01-25更新 | 26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等七地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建国初成立的供销社足唯-的商业流通系统,几十年的“统购统销”运行,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广受欢迎。但80年代起供销社经营出现了闲难,1992年至1999年,全国供销社累计亏损近450亿元,大量供销社破产、转让,580万名员工中将近一半下岗、内退。这-变化缘于(     
A.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B.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C.经济体制转变的影响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023-11-2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农村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整理

材料三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从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谈谈你的认知。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为1978——1984年我国种植业面积变化表。

年份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播种面积(万亩)

占总播种面积
(%)

播种面积(万亩)

占总播种面积
(%)

1978

180881

80.3

21660

9.6

1979

178894

80.3

22152

9.9

1980

175851

80.1

23882

10.9

1981

172437

79.2

26341

12.1

1982

170194

78.4

28191

13.0

1983

171071

79.2

26641

12.3

1984

169326

78.3

28932

13.4
根据材料,对1978——1984 年我国种植业面积的变化作出合理的解释。(要求:层次分明,从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影响等角度作答。)
2024-01-28更新 | 5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随后对食用植物油、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它们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9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5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5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
10 . 下图是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造成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       
A.土地改革完成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改革开放推动D.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2023-07-29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