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下图是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造成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       
A.土地改革完成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改革开放推动D.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2023-07-29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说明(     
A.土地所有权性质发生了变化B.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D.我国正式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2022-09-14更新 | 1276次组卷 | 45卷引用:【省级联考】贵州省2019届高三3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79—1993年间,随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承包制的实施,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也有了调整:由过去的税利全部上缴财政、投资全部由财政划拨,变成“利润分成”、“利改税”。对这一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①现代企业经营制度建立       ②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提升
③政府与企业间关系调整       ④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调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2-08-17更新 | 512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我国工业产值比重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5.5%39.1%17.9%18.5%
A.改革开放的深入B.产业结构的调整
C.计划经济的解体D.经济全球化影响
2023-02-20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5 .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工业总产值中不同类别企业所占比重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197819871998
国有企业77.6%57.5%26.5%
集体企业22.4%40.2%40.5%
个体经济02.3%33%
表中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城乡经济差距不断缩小B.经济结构调整趋于合理
C.民众就业观念逐步转变D.国有经济改革成效突出
6 . 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所有制变化情况。据此,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集体企业的数量变少而且效益下降B.国有企业通过改革规模在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形成D.非公有制经济比例在不断缩小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表为1985年和1998年各类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这一变化说明(     
年份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198564.932.13.0
199054.635.69.8
199534.036.629.4
199725.538.136.4
199828.538.338.8

A.国有经济活力下降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经济体制改革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2022-11-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我国部分重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所占位次

产品年份原煤原油发电量水泥化肥化学纤维彩电
1978387543718
1997152111211

2我国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人均占有量

产品年份布(米)纸(kg纱(kg原煤(吨)原油(kg发电量(千瓦时)钢(kg水泥(kg
197811.544.592.490.65107.98268.3633.2468.23
199720.2322.224.551.12130.68923.1688.57416.02

——表1、表2均摘编自吕政《对2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的回顾》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表1、表2中反映的建设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入世前后中国钢铁业的显著变化及其成因。
9 . 1984年至1991年,由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的工业产品产值比重由40%下降到了11.7%,国家统配物资由64种减少到了19种,国家定价的生产资料比重由60%下降到了18.7%,国家定价的社会零售商品的价格比重由50%降低到了5.9%,这一变化说明
A.国家经济出现了阶段性的困难B.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D.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
2021-03-09更新 | 203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1986—1992年中国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表(人民币:元)根据数据变化可推知,当时
A.城乡经济实现了协调性发展B.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
C.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成为必然D.农村存在大量贫困人口
2020-10-18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能力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