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经营中产生雇工现象,由于担心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明文规定只准“请1—2个帮手”,“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但实际普遍超过这一限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央采取的是“三不政策”,即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这表明
A.中央经济体制改革决心坚定
B.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C.“左”倾思想的束缚亟待突破
D.国家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
2 . 2015年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这应该是李克强总理为中国高铁做的性价比最高的一次“代言”了:一趟高铁,中国总理邀请中东欧16国领导人一起乘坐!中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瞩目。下列对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①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成果
②努力自主创新,抢占市场先机
③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竞争力、生命力
④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 . 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前者对后者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
A.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
B.扩大经营自主权
C.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D.加强了对外开放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9年,因不满公司的大部分利润分配给当官僚的股东,怡立公司交际员张庭璧与高级职员李墨卿决定创办一个真正的民营商业煤矿。李墨卿在北京上下打通关节,费了无数的口舌,终于办成了矿照。张庭璧用房产证和地契做抵押,办理窑场占地事宜。经过三年的筹备,民国二年(1913年),由李墨卿为总办、张庭璧为主要股东的“中和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经北京农工商部批准,终于成立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工业用煤量开始大增,加上平汉铁路畅通,为煤炭的销路提供了便利,中和公司虽是土法生产,也有不赀的利润。次年,公司又进行了改组,矿区面积达到6方里320亩5方丈。

—摘编自李春社《近代峰峰煤矿史述略》

材料二1987年峰峰局重新核定了承包基数,补充修订了九项经济政策,下放了六项权力,增强了矿、厂的压力和动力。根据《企业法》精神,分别对其所属工业生产单位、医院实行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对部分离任矿、厂长进行了任期终结审计,初步形成了经营责任制、厂长负责制、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终结审计制“四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在推行吨煤工资包干的基础上,结合本局实际情况,逐步扩大吨煤工资与效益挂勾部分比重,使吨煤工资和奖金分配紧紧与产量、利润、质量、销售、效益、进尺、安全、定员、多种经营集体经济等九项指标挂钩,其中一项完不成任务,就要扣除吨煤工资或奖金的一部分。

—摘编自《峰峰煤矿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和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峰峰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积极作用。

2018-07-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5 .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在当时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公有制企业改为私营企业
C.允许建立非公有制企业
D.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2018-07-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6 . 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
B.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2018-06-18更新 | 496次组卷 | 25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4
7 . 1979年底,邓小平在会见美国百科金书出版公司能委会副主席弗兰克·吉布尼时说:“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次谈话直到1990年前后才公之于众。对此合理的解释
A.传统经济模式弊端的日益暴露
B.经济体制变革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
C.政府对经济体制改革务实谨慎
D.思想保守影响了改革策略的贯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大危机使各国进出口大幅萎缩。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该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60%-100%,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自由贸易体制。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52年中国成立对外贸易部,统一管理对外贸易,按经营商品实行分工,下设15个对外贸易专业进出口公司。各级外贸公司的盈利一律上缴中央财政,亏损亦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制定对外贸易的指令性计划切外贸活动必须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

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到1985年,只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另外,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导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各省市和部委逐步被批准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广东和福建还享受一些特殊的外贸政策。1988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摘编自赵志芳《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变迁与对外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战的目的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建国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外贸体制形成差异的原因。

9 .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产品购销权、定价权、资金使用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市场定价,建立合理价格体系
B.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C.改革计划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10 . 1978~19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
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
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
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
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