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从1980年起,我国逐步在国企中开展利改税的试点工作。到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有企业共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其中,企业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改税取得了初步成功。这(     
A.表明企业扩大了经营自主权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城市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C.反映所有制发生部分变化D.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起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伸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997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年。进入1997年,人们就议论,这一年中国有两件大事:一是香港回归,二是“十五大”的召开。……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说: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要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光辉历程:从一大到十五大》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上海创办的著名企业2家,并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从“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的角度说明1997年的“非凡意义”。
3 . 1978年,广东清远为克服工业效益低下的状况,率先在国营企业中试点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立即取得显著成效。到1981年底,“清远经验”迅速由广东推向全国。这一现象客观上表明
A.思想理论指导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B.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条件已经具备
C.分配体制改革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D.体制改革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4 . 1984年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曾经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此后
A.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展开B.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国有企业改革向深入方向发展D.现代企业制度得以建立
5 . 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2021-06-13更新 | 11565次组卷 | 96卷引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五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1983 年,深圳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了第一张股票“深安保”。 1986 年,深圳开始了全国最早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出台《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选定 10 家国营企业开展试点,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圳这些创举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B.增强了企业的经营活力
C.奠定了对外开放的格局D.得益于市场经济的成熟
7 . 下图是学者对1980-2020年中国、印度及某些西欧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根据图表信息,学者对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A.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B.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的成功管控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2021-05-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国家允许私营企业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发展。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一条款
A.推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格局的出现B.完善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
C.成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D.反映了城乡私营经济发展的趋势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在企业内部,要实行工资奖金同经济利益挂钩,扩大工资差距,拉开档次。《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有全卧性行业总公司要逐步改组为控股公司,一般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或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给集体或个人。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与十二届三中全会相比,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又有哪些重要变化?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两个《决定》体现出的时代价值。
2021-05-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85年,上海延中实业发行股票,当时有很多上海市民认购。但一年多以后,很多上海市民发现,这些想象中的“活投资”变成了“死储蓄”,就像有了女儿不能出嫁,有了儿子不能娶媳妇一样,砸在了手里。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受阻B.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C.股民对股票交易的期望过高D.国家禁止私人资本入市场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