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下表为1985~1987年我国计划生产和管理的商品种类数量变化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计划管理的商品计划供应出口的商品
1985年120种188种70种
1987年60种23种36种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D.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2 . 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所有制变化情况。据此,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集体企业的数量变少而且效益下降B.国有企业通过改革规模在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形成D.非公有制经济比例在不断缩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改革开放之初,珠江电影向全国乃至世界讲述了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故事”。比如,1984年上映的电影《雅马哈鱼档》,反映了个体户生活,随着影片风靡全国,“个体户”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选择,在全国掀起了下海经商、自谋职业的热潮。这(     
A.折射时代变迁下的人们观念变化B.意在彰显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就
C.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D.使国企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民主政治建设……1940年毛泽东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后,他就把陕甘宁边区做为一个“试验区”,明确指出:“边区的方向,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方向。现在全国要办新民主主义,有没有一个样子呢?我讲已经有了,陕甘宁边区就是模范。”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也说:“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主义的边区。

——《中国人大》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材料三     经过对建国5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对保障和扩大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整理自《环球时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在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探索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分析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上有何变化?并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认识的主要国际因素。
2021-09-04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考点0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我国部分重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所占位次

产品年份原煤原油发电量水泥化肥化学纤维彩电
1978387543718
1997152111211

2我国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人均占有量

产品年份布(米)纸(kg纱(kg原煤(吨)原油(kg发电量(千瓦时)钢(kg水泥(kg
197811.544.592.490.65107.98268.3633.2468.23
199720.2322.224.551.12130.68923.1688.57416.02

——表1、表2均摘编自吕政《对2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的回顾》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表1、表2中反映的建设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入世前后中国钢铁业的显著变化及其成因。
6 . 如表是1980—2012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表,其变化反映了
1980年1990年2000年2012年
金额
(亿美元)
比重
(%)
金额
(亿美元)
比重
(%)
金额
(亿美元)
比重
(%)
金额
(亿美元)
比重
(%)
出口商品总额181.2100.0620.9100.02492.1100.020489100.0
初级产品91.150.3158.925.6254.610.21005.84.9
工业制成品90.149.7461.874.42237.589.819483.295.1

A.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C.城乡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D.对外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2021-05-28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021·广东·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反映了1978-1988年政府财政收入与用于企业的财政补贴变化情况。同时,这一时期中国职工平均支出增长速度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1984—1988年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速度大于5.73%。由此可推知,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
时间1978年1988年
财政收入1121.12亿元2628.02亿元
财政补贴135.99亿元763.28亿元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B.现代企业制度亟待建立
C.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D.社会贫富差距有所拉大
2021-05-01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广东卷)03
8 . 1984年至1991年,由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的工业产品产值比重由40%下降到了11.7%,国家统配物资由64种减少到了19种,国家定价的生产资料比重由60%下降到了18.7%,国家定价的社会零售商品的价格比重由50%降低到了5.9%,这一变化说明
A.国家经济出现了阶段性的困难B.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D.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
2021-03-09更新 | 203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78年至1992年历次重要经济会议中,我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表述经历了如下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978年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权力过于集中的缺陷
1981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1990年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改革的初衷是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80年代对改革路径已形成清晰认识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逐渐明确
D.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2021-05-23更新 | 332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出台文件规定家庭专业户、个体经营户,雇工不能超过8个,超过8个就是对工人的剥削,就要限制。1987年中央发布了文件,去掉对雇工数量的限制,提出“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这一变化反映了
①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③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④经济发展理念的进步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1-05-16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