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1992年,陕西省政府开始实行国企“破三铁”行动,一是通过建立劳动合同制破除“铁饭碗”,二是通过建立干部聘任制破除“铁交椅”,三是通过建立技能岗位工资制破除“铁工资”。这次行动
A.增强了国企的经营活力B.改变了国企所有权性质
C.优化了国企的产业结构D.消除了国企发展的障碍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图是1981年《今日中国(中文版)》中有关“广东南海县侨汇建房”的新闻报道。该现象
A.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B.提供了解决港澳问题范例
C.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导向性D.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2021-06-17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3 . 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2021-06-13更新 | 11877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选择性必修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4 . 1980年3月,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会议决定,根据社会需要,可以批准部分城镇待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当年12月,我国颁发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个体经济重获新生。这表明(     ).
A.个体经济逐渐成为了主流B.个体经济解决了就业问题
C.市场机制发挥了重大作用D.单一的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2021-06-01更新 | 45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5 . 1985年2月,我国放开绝大部分的农副产品价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综合调查组对此项价格改革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反映
方案1985年2月1985年7月
1.价格全部由国家制定,严格管理61.8134.7
2.价格全部放开,由市场定价5.96.7
3.价格部分放开,部分控制30.858.2

A.市场价格机制逐渐得到认可B.计划管理体制遭到摒弃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价格改革增加农民收益
2021-06-01更新 | 300次组卷 | 4卷引用: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纲要上-素养测评
6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出台文件规定家庭专业户、个体经营户,雇工不能超过8个,超过8个就是对工人的剥削,就要限制。1987年中央发布了文件,去掉对雇工数量的限制,提出“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这一变化反映了
①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③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④经济发展理念的进步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1-05-16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7 . 从1981年开始,国家允许在完成计划的前提下企业自销部分产品,其价格由市场决定。这样就产生了国家指令性计划的产品按国家规定价格统一调拨,企业自行销售的产品的价格根据市场所决定的双轨制。价格双轨制
A.保证了国有企业的稳健发展B.标志着统购统销制度的结束
C.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D.有助于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
8 . 1984年10月,中央政府要求国企"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企业有权依照规定自行任免、聘用和选举本企业的工作人员,有权自行决定用工方法和工资奖励方式。这些规定
A.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作用B.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发展模式
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D.凸显了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起步。在农村,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农村社队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实行并逐步完善多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1983年底,全国有98%以上的农户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制。

城市初期的改革主要包括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润留成,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等。1984年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改革企业经营机制成为改革的方向;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初步建立以税收、利率为杠杆调节市场的机制等。经过80年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已由温饱走向小康,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更具活力。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1964-1982年),实施新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包括:恢复集中领导的部门管理制,并兼顾地区管理的原则;在坚持集中计划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的某些自主权;利用价格、信贷、奖金等经济杠杆刺激企业改善管理;改进农产品收购制度,提高收购价格;支持发展个人副业等。这些改革曾短期出现一定成效,但对利用价值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上仍取排斥态度,同时又加紧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进入80年代经济继续滑坡。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要求在15年内使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翻一番。从法律上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规定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等。但是,“加速战略”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以致各项改革效果不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经济改革的相似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经济改革效果不佳的原因。
2021-05-03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纲要下-2023届高三一轮课时练习卷
2021·广东·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反映了1978-1988年政府财政收入与用于企业的财政补贴变化情况。同时,这一时期中国职工平均支出增长速度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1984—1988年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速度大于5.73%。由此可推知,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
时间1978年1988年
财政收入1121.12亿元2628.02亿元
财政补贴135.99亿元763.28亿元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B.现代企业制度亟待建立
C.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D.社会贫富差距有所拉大
2021-05-01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