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七五”计划(1986-1990年)期间,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原值比“六五”计划(1981-1985年)期间增长了168.6%。新增固定资产中的1/3是靠企业留利和折旧的自我积累,2/3是靠银行贷款进行的更新改造,国营企业完全依靠政府单一投资的局面由此改变。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B.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C.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D.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2024-01-25更新 | 25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后作业
2 . 某同学开展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大锅饭”“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政企分开”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B.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2-12-23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公开发行股票,该公司也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试行股份制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1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访华,邓小平把一张面值为50元的飞乐股票赠送给他。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B.计划经济观念不复存在
C.股份制公司大量出现D.多种经济模式同时存在
4 . 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战备需要而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调整。

材料一   1965年后,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口号带动下,大批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涌向了中西部地区。至1971年,内地逐渐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化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三线企业多布局在没有工业基础的山区,与周围农业社会难以进行有效互动,往往形成“墙内飞机导弹,墙外刀耕火种”的分割状况。三线企业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并实行高中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在大量企业内迁及中央投资减少影响下,东部城市工业生产能力受到了削弱,中国的城市化总体上呈现停滞状态。

——摘编自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   1979年,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改造。具体方法上,一是根据原料、市场、技术、信息原则实行“脱险搬迁”,二是对留在原地的企业进行产品方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三线企业多为国防工业中的骨干企业,对企业员工来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精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七五”至“八五”时期,国家对三线企业减免或退税的总额达30多亿元。从整体经济效益上看,三线企业调整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陈东林《走向市场经济的三线建设调整改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三线建设调整改造成功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改革开放之初,珠江电影向全国乃至世界讲述了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故事”。比如,1984年上映的电影《雅马哈鱼档》,反映了个体户生活,随着影片风靡全国,“个体户”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选择,在全国掀起了下海经商、自谋职业的热潮。这(     
A.折射时代变迁下的人们观念变化B.意在彰显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就
C.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D.使国企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6 . 下表所示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情况。据此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我国(     
(单位:千万元)
指标2004年2009年2018年2019年
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397.4422.2465.3476.7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61.2182.091.096.8
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82.5203.4440.2537.4
技术改造经费支出2953.54344.73233.43740.2
A.工业企业发展举步维艰B.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D.充分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
2022-07-12更新 | 113次组卷 | 5卷引用: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7 . 1988年,上海申新九厂的职工们看到,乡镇企业的棉纱要比申新九厂便宜得多。工人们感慨,用陈旧的机器,密集劳动的方式,创造了申新的业绩,但工厂却无法自主地在车间里添置一台新的纺织机。这反映出当时国企(       
A.发展落后于乡镇企业B.改革遇到了重重困难
C.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D.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8 . 人口流动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宋代流民的规模很可观,少者几千,多者十几万。隆兴二年,诏“开封府及京东西、淮南、江东、河北、河东路,明道二年以前流民去乡里者,限一年令归业者,仍蠲(免除)赋役一年”。……负责登记工作的是在城各厢官吏,“每见流民,逐家尽底唤出本家骨肉,亲自当面审问的实人口,姓名口数。逐家便给历子一道收执,照证准备请领米豆”。……也有流民由于资产的雄厚,转变为坊郭户。一部分寄居在城市的流寓之人取得常期定居权。

——摘编自陆爱勇《宋代城市人口管理探析》

材料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流动成为时代的必然产物。国务院于198410月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至此,农民涌向城镇的闸门逐渐开启。随着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镇,城市的铁路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巨大压力。1989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严格控制民工外出的紧急通知》。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后,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政策也由“控制盲目流动”调整为“鼓励、引导和实行宏观调控下的有序流动”。

——摘编自尹德挺《改革开放30年我国流动人口政策变迁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针对城市流民采取的管理措施,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政策的影响。
2022-05-31更新 | 412次组卷 | 7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
9 . 1980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实行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的报告》规定,从1981年起,凡具有还款能力的企业都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简称“拨改贷”。1985年起所有预算内基建投资全部实行拨改贷。“拨改贷”的实施
A.扩大了地方权限B.活跃了市场经济
C.明确了经济责任和利益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2022-01-01更新 | 461次组卷 | 10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10 . 1979年,广州市分配给东山区建房修房的资金为100万元,远不能满足东山区实际需要。10月,东山区与香港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由港商投资1080万元人民币,东山区提供土地,共同兴建东湖新村住宅小区,另外还有关于房屋销售等内容。这说明当时广州
A.开始启动“安居工程”B.房地产等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
C.尝试突破计划经济体制D.经济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021-12-29更新 | 377次组卷 | 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