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人们对劳动模范的评判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影响,从建国初期的“老黄牛”型到今天的“知识型”、“创新型”、“技术型”、“专家型”、“管理型”劳模来看,我国对劳动内涵的界定发生了变化,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仅限于传统产业,众多新兴行业一样为社会创造财富。以上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思想解放的结果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的推动
C.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D.为了进一步提升技术型人才的地位
2 .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先后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
A.改变了国有企业的性质B.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活力
C.使江苏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D.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20-08-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经济理论在20世纪的1/3的时间里,曾经满足资产阶级的需要,一直指导着西方各国的经济政策。它多少缓和了危机,使30年代大萧条的恐怖景象不再出现。但是,长期执行这一经济理论也带来了积重难返的后果,这就是通货膨胀和国债大增。到了20世纪70年代,它已制止不了生产下降和失业不断增加的趋势。在反对这一经济理论的众多流派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人来尔顿弗里德曼和他的货币主义学派。他的基本观点是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 增加预算赤字和多发钞票等办法来对付衰退和扩大就业。80年代,英国微切尔夫人领导的 改革和美国总统里根的经济政策调整,其理论基础都来自货币主义学派。

——摘编自王思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的“严重缺点”作了深刻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放权力,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对我国 最初几年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的总结中,将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架概括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提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 一个根本性的问题。”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开始推向城市。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改革模式。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要 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願海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上升为基本制度的?》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经济理论” 是什么理论?并从产生背景和特点的角度比较“这一经济理论” 与货币主义学派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西方经济体制改革的相近之处。
2020-08-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改革须从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在1956年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已经发现问题,也曾做过放权让利的努力,但效果不好。邓小平1978年领导的经济改革开始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逐渐建立一种新的机制,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王浩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图中数据变化的农业政策因素是什么?并简述该政策推行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在该机制方面的理论贡献。
5 .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南通市,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南通市城区人均GDP仅为408元,1986年超过千元(1055元)。材料表明80年代中期南通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闽东南经济技术开放区的设置
6 . 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经营中产生雇工现象,由于担心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明文规定只准“请1—2个帮手”,“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但实际普遍超过这一限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央采取的是“三不政策”,即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这表明
A.中央经济体制改革决心坚定
B.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C.“左”倾思想的束缚亟待突破
D.国家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
7 . 1987年同1978年相比,国有企业留利占利润的比重从3.7%上升到40%以上,扣除了各种税费后的实际留利仍为20%,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这种现象突出反映了这个时期全国工业企业出现了
A.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B.经营规模的变化
C.管理方式的变化
D.经营自主权的变化
8 .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必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05-09更新 | 1916次组卷 | 53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