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1998年,全国上下通过召开纪念大会、理论研讨会、座谈会,组织创作文艺作品、出版物、举办展览和大型音乐会,发行纪念邮票等多种方式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人民日报》也开辟专栏,发表一系列纪念文章。这些活动的开展(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B.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C.有利于凝聚改革共识D.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2024-01-20更新 | 10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92年我国相继出台《股份公司暂行条例》《有限责任公司暂行条例》,当时有人认为这两个条例“是中国企业发生真正变革的转折点”,并说“当时想创立企业,可是不知道资本从哪儿来,有了这两个文件后,就可以去募集资金,可以去依据一种商业模式寻找投资人来投资。”这体现了当时(     
A.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B.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D.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形成
2024-01-20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松香是轻、化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据林业部统计,1980年各生产企业的松香产量远远超过国家制定的生产计划,但上交国家的松香数量却只完成了国家下达收购任务的76%。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经济建设重心转向轻工业B.传统的资源型产业急需转型
C.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4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0年,数以百万计的机械锭子——由蒸汽机驱动,由受薪工人操作,产出数百万磅纱线。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并被纺成纱线织成布料,而是由数以百万计的奴隶在美洲种植园里种植,供应数千里之外的需求极大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又距离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在世界各大洋装载着美国南方棉花或英国棉纺织品的蒸汽船,取代了穿越撒哈拉沙漠驮运西非棉纺织品的骆驼商队。到1860年,棉纺厂遍及欧洲、北美、印度、墨西哥和巴西,英国控制着世界机械纺纱锭的67.4%。19世纪中叶,俄国在棉纺织品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在墨西哥,到1843年有25000支纱锭和2600架织机。1857年,瑞士的纺纱锭数达到了135万支。到1860年,棉纺织品成为美国在资本投入、就业人员和产品净值方面最重要的制造业。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中国引种美棉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是在1865年,英国商人将一些美棉种子带到上海试种后,一些地方督抚和实业界人士亦购买种植。1904年,商部从美国输入大批美棉种子,分发山东、直隶、江苏等省的棉农种植,极大地促进了美棉的传播。到1910年,大批量引进美棉的省份已达十余省,多有成效。据不完全统计,1910年移植美棉之产量湖北484000担,河南177184担。伴随美棉种植面积的扩大,清末棉花的出口贸易日增月盛。

——摘编自苑朋欣《清末美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等

材料三   中国国务院于1978年以后多次提高棉花收购价格,并辅之以多种生产扶持政策,1984年全国棉花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点。1989年,为制止抢购棉花产生的混乱,国务院支持供销社执行收购政策,提高了棉花收购价格,粮棉比价也上升到有利棉花生产的区间。1992年国务院提出“价格放开,经营放开,建立社会主义棉花市场”,进行棉花放开试点。

——摘编自林银海等《沉重的棉花》案例分析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十九世纪中期世界棉纺织业领域的行业发展形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近代美棉在中国推广种植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棉花产业政策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84年起,国务院放宽了农村居民到集镇落户的政策。2000年,浙江率先取消地市级以下城市进城指标和“农转非”指标;2019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成为第一个全面放开市区户口准入限制的省会城市。这一时期户籍制度的变化(     
①致力于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②顺应了深化改革的要求
③有利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④反映了中央权力的下移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87年,上海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的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公开招标择优选聘经营者,实行职工竞聘上岗,内部也实行经济责任制,将经济指标分解,层层落实。这些措施(     
A.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B.解决了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
C.理顺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D.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2024-01-09更新 | 365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战略的全面实施。对民营经济的理论认知经历了从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到“必要的和有益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进而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演进过程。这证明了(     
A.“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正确性B.对外开放成为国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绩斐然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创新性
2023-12-31更新 | 286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拉练(二)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初城乡商品流通和价格体制改革的相关信息表。这些举措(     
1982年6月,国务院作出《关于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扩大工业品下乡的决定》
1983年2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农村商业流通体制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
1984年7月,国务院批转《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报告》
A.扭转了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差距B.拉开了城市体制改革的序幕
C.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大转移D.促进了农村消费结构的调整
2023-12-16更新 | 13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社会变革实际上就是指主要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革命,在广义上它统指“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技术变革则是指“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革命”,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不是“两次革命”,“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摘编自韩保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史》

材料二1981年汕头市的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到2003年下半年汕头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6.87万家,涉及农业、工业、商贸、房地产、交通运输、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等行业1/2009年,全市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9.6%;私营企业出口总额比2003,年增长2.4倍,占全市出口比重的42.9%。全市形成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8大优势产业集群,到2016年1月,现有民营经济单位16.9万家,占全市经济单位的97.7%。与此同时,拥有全国五分之四的玩具上市企业,现有“新三板”挂牌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非常活跃。

——摘编自杨玉民《改革开放40年汕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将“两种革命结合在一起的”的做法,并简析“两种革命”实施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81年以来汕头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黄金时代”的表现,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政策的角度,分析“黄金时代”出现并不断发展的原因。
10 .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兴起了一股读书热潮。随后,上海率先开展名为“振兴中华”的职工读书活动,并设立“职工读书奖”;在中共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各地风靡一时。这些做法旨在(       
A.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
C.开创对外开放的全新局面D.抵制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
2023-11-28更新 | 2331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