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为了更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状况,某学者根据1981—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的数据绘制成下图。能正确反映该图信息的一项是

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占支出比重变化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基本达到
B.改革开放后住房商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C.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
D.需求增加对住房消费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2 . 下图是1978-2008年中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图。该图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A.农业生产总量呈下降趋势
B.工业发展徘徊不前
C.服务业兴起并一直呈上升趋势
D.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3 . 下图是幅拍摄于1960年流行全国的“支农”题材的合影照。该图反映了当时我国

1960年5月8日南通“七一”农机厂欢送首批支农同志留影
A.试图缓解产业结构矛盾
B.具备创建乡镇企业条件
C.城乡平衡发展整体推进
D.鼓励职工创业成效显著
2018-09-1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四月)文科综合之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三十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材料一:

图一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签订的            图二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双包”

全国第一份承包合同书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图三1983年重庆开始经济试点的报道       图四198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关于政治制度改革试点的报道

(1)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材料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演进与思想解放运动和理论发展是紧密相连的,20多年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有三次:第一次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禁区和“计划经济崇拜”,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次突破了“姓公姓私”的理论误区和“所有制经济崇拜”,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一引自(《文化艺术报》

(2)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没有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就不会得到深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前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亿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19783645113257.557.7
20062180713950035.8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材料四: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五: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3)依据材料三、四、五,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4)近三十年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8-04-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的出现是因为

(注:实线为城市居民收入;虚线为农村居民收入。)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
2017-07-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我国已基本实现全面小康
7 . 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2017-08-04更新 | 2659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北京卷精编版)
9 . 阅读史料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活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与苏联都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步伐,但两国改革策略与结果却有很大差异。当前,中国的改革正需要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请回答:
(1)图1中的人物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处理经济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上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在这一决策指导下,确立了哪些新的经济体制(或制度)?
(2)图2和图3中的人物都主持了苏联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有哪些?
(3)从苏联改革失败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借鉴哪些经验和教训?
2016-11-18更新 | 8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一下学期六月考试历史卷
10 . 20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不仅继续使用粮票,也出现了新发行的的股票(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B.经济管理体制趋向多样化
C.计划经济的盛行
D.上海引领经济改革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