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广东省清远县自1978年10月起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曾经先后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县经委对县办工业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二是撤销五个工业主管局,由县经委直接领导企业;三是在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基础上,县经委实行财政任务递增包干和超额分成。这些举措(     
A.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B.实现了政企权力职责分开
C.改革了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D.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开创邓小平时代 1978-1980

第7章                              1978

第8章   为自由设限1978-1979

第9章   苏联-越南的威胁1978-1979

第10章   向日本开放 1978

第11章   向美国开放 1978-1979

第12章   重组领导班子 1979-1980

邓小平时代 1978-1989

第13章   邓小平的统制术

第14章   广东和福建的实验   1979-1984

第15章                                 1978-1982

第16章   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步伐   1982-1989

第17章   台湾、香港以及西藏问题

第18章   为军事现代化做准备

第19章   政治的潮起潮落

邓小平时代的挑战   1989-1992

第20章   北京:1989

第21章   稳住阵脚   1989-1992

第22章                      1992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的目录


(1)目录第1、15和22章标题不全,请结合所学知识,补齐这三个章节标题,并分别简要阐明这三个章节在改革开放进程的意义。
(2)该著被认为这一时期是“邓小平时代”,你认为有哪些理由?
3 .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继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农村的历史性巨变
B.增强企业活力,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三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是如何“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的?
(4)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4年打破了非旅游部门不得办旅游的局面,1988年确立“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原则。1994年国家旅游局进一步向地方下放旅行社审批权限、旅游涉外饭店星级评定权限。这些变化旨在
A.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B.改革传统管理制度
C.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D.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6 . 下图是小雨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时搜集的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现象,出现在(     
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7 . 望纵横捭阖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瞩目艰苦卓绝的探索奋斗、日益富足的幸福生活,我们就会深刻感受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走过的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的伟大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注;现代化的尝试)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据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四个时期的代表性事件。

材料二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就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付出诸多努力,最终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韩疾祥《前线》杂志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大努力。

材料三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8 . 1982年,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大上曾说:“这几年……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绝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A.推行市场经济成为党内共识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国家认可D.中央认识到市场的重要作用
2020-01-17更新 | 231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9 . 1984年11月,武汉柴油机厂正式聘请联邦德国退休工程师格里希为厂长,时任武汉市市长吴官正亲自到会祝贺,外媒评价这是“一件令人吃惊的新闻和成功的典范”这主要源于
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C.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0 . 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一改革
A.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C.形成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D.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019-09-08更新 | 81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