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上刊登了“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见下图),该广告的刊登表明

A.农村改革对企业改革的影响
B.中国对外贸易日趋频繁
C.政府对经济改革的积极推动
D.对外开放深入四川地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是无一息不变的,人,因其感觉迟钝,或许有感觉而行为濡滞之故,非到外界变动,积微成著,使其感觉困难时,不肯加以理会,设法应付。正和我们住的屋子,非到除夕不肯加以扫除,以致尘埃堆积,扫除时不得不大费其力一样。

——摘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比较图1、图2,从上述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9-11-1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历史试题
3 .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橱窗里,陈列世界各地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标志性物品,其中有一张精美的股票——飞乐音响股票(见如图),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第一支股票。有关这段材料,下列选项中不确切的是
A.纽约证券交易所建立于1863年,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B.20世纪全球最可怕的经济危机最先在这个证券交易所爆发
C.发行这支股票的飞乐音响公司当时已经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第一支股票的发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成果
2019-11-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北京是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大城市之,创造了许多第一(见下图)对创新成就取得原因解释准确的是

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确定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始筹办于1878年,但由于内部分歧,筹建工作陷于停顿。1880年,李鸿章派龚寿图专办“官务”,郑观应专管“商务”并总办局务。郑观应很强调企业的商办性质,在新订章程中提出:“事虽由官发端,一切实由商办,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章程公布后,招股工作进行顺利,很快招集到50万两。但龚寿图等人不愿商股太多,以免影响他们的地位。

1883年,郑观应私挪局款的真相暴露,遂离开上海,织布局由龚寿图主持。1890年,织布局正式投产。但不到一年发生亏空,最后由淮系官员杨宗濂承办。到1893年,织布局有织机500台,工人4000人,所产布匹还远销福州、重庆等地。由于纺纱获利优厚;李鸿章决定扩充规模。但不久,织布局被烧毁。李鸿章随即派天津海关道盛宣怀等人负责恢复,这就是后来的华盛纺织总厂。1901年后,盛宣怀通过出售、转租等方式,将纺织厂据为己有。1931年该厂被卖给英国银行,后几经转手,地基归美商公司,机器则卖给审新纺织公司。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9-03-06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届高三普通高考第一次适应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6 . 下图为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图。该材料反映了
A.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
B.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
C.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2019-02-26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1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7 . 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公司首次向社会半公开发行股票,其股权结构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该国企
A.尚未成长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B.形成了符合市场规律的资本结构
C.是政企分开改革的成功案例
D.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
2019-03-0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2019届高三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单位:元),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
9 .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从左图票证的取消到右图票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 )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

10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三十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材料一:

图一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签订的            图二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双包”

全国第一份承包合同书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图三1983年重庆开始经济试点的报道       图四198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关于政治制度改革试点的报道

(1)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材料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演进与思想解放运动和理论发展是紧密相连的,20多年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有三次:第一次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禁区和“计划经济崇拜”,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次突破了“姓公姓私”的理论误区和“所有制经济崇拜”,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一引自(《文化艺术报》

(2)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没有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就不会得到深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前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亿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19783645113257.557.7
20062180713950035.8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材料四: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五: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3)依据材料三、四、五,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4)近三十年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8-04-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