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2 . 1978年底,全国第一个可以自由贸易、自由议价的国营河鲜货栈在广州芳村开业。这意味着国家
A.揭开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B.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C.探索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
D.批准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3 . 下图是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图中,左侧文字为“图中信息:游行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下面文字为“图中信息: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下方文字为“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对其呈现信息的合理解读是
A.否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
B.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C.展现了中国入世贸组织的成果
D.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 . 1978年以后,外资根据市场需求投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线,如汽车制造业。中外合资企业现在已居主导,许多国产品牌被市场淘汰。中国汽车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早已超过了国家计划控制的产量,并大量供应世界市场。这说明
A.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B.外资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被削弱
D.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
2019-07-14更新 | 427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有人说,苏联和东欧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预言推行计划经济,结果失败了,幸亏中国成功转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得以避免失败的命运。这—观点意在说明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B.苏联模式与其国情不相符
C.中国吸取了苏联建设教训
D.经济社会建设应依据国情
6 . 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出现了国有企业“推销员满天飞”的现象,同行业间开始出现了激烈的竞争。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计划经济体制完全崩溃
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C.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
D.国家调控政策日益失效
7 . 《中国经济60年》中写道:“自从1985年广东省的广州、佛山、江门、湛江等四个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城市’,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已经初步形成成片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地区。”从中可以看出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上述四个城市开始
B.改革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起来
D.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8 . 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

对80年代末的趋势解读正确的是
A.国企改革一直停滞不前
B.GDP整体呈现大幅下滑
C.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
D.结构调整影响经济的发展
9 . 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
C.鼓励租赁经营
D.增强企业活力
2019-04-26更新 | 393次组卷 | 34卷引用: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经济体制与发展规划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1978年l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到和义务的法人。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


(3)材料三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材料四   1991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
(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2019-04-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