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________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19-06-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 .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我们从《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③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实现了民富国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③
3 . 1979年,邓小平在广东提出在那里“划出一地方来,叫特区。…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后中央确定给予特区更多的主动权。据此,“特区”的“特”主要是指(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B.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C.给予特殊的资金支持D.拥有特殊的地理条件
2018-08-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三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4 .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中,排在首位的是
A.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发区
C.经济特区
D.内地省会城市
2018-07-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6 .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形成了                    的开放格局(  )
A.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
B.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D.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
2018-06-14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5单元第5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课时练习)
7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考虑对广东部分地区实行特殊政策,最初称之为“贸易合作区”、“出口工业区”,1979年定名为“出口特区”,1980年3月中央采纳广东省的建议,又将其改名为“经济特区”。这说明当时经济特区
A.加工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
B.实行各种承包经营责任制
C.宏观调控下市场调节为辅
D.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结合
8 .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经济特区,“特”是指特区
A.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制度B.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C.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社会制度D.地理位置靠近港澳地区便于交流
9 .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①建立人民公社 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