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2019-06-17更新 | 146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材料二 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心,

——据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


(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
2019-06-09更新 | 2045次组卷 | 18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3 . 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宣布珠三角为经济开放区
C.开放海南经济特区
D.开发上海浦东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请对此加以概括。
2019-04-19更新 | 1680次组卷 | 21卷引用:高考真题分解-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5 . 面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定,江苏省委抓住机遇,果断决策,把“加快发展沿海、重点发展沿江”的战略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并着重制定了开发建设沿江经济带的总体规划。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定”应该是
A.创办第一批经济辞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9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2019-03-25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7 .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9-01-30更新 | 182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题精选: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8 . 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2019-01-30更新 | 2539次组卷 | 35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9 . 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少了它,就是蒸汽机和电力的重要性也会降低!
——哥伦 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巴特勒
材料一

(据CCTV节目组《公司的力量》、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1)英国《1862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公司在促进世界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
10 .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我们从《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③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实现了民富国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③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