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大危机使各国进出口大幅萎缩。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该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60%-100%,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自由贸易体制。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52年中国成立对外贸易部,统一管理对外贸易,按经营商品实行分工,下设15个对外贸易专业进出口公司。各级外贸公司的盈利一律上缴中央财政,亏损亦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制定对外贸易的指令性计划切外贸活动必须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

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到1985年,只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另外,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导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各省市和部委逐步被批准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广东和福建还享受一些特殊的外贸政策。1988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摘编自赵志芳《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变迁与对外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战的目的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建国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外贸体制形成差异的原因。

2 .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它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努力拓展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下面对这一开放格局基本特征的描述准确的是
①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
②点线面相结合
③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
④吸引外资借鉴外国先进的技术占领国际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

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受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

材料二   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97.5亿美元,进口额为108.9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1%,排名世界第32位。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9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597.5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上升,……据2012年的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占中国企业总数量3%左右的外资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国工业产值的25%,创造的税收占到全国税收的20%。另一方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领域涵盖了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承包工程、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医疗卫生和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布局。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顺差的新特点及其成因。
4 . 邓小平说:“上海人就很务实……上海人富于技巧和操作精神,只要让他们干,他们肯定会干出一片新天地来的。”下列选项可以佐证邓小平“让他们干”的是
A.上海成为通商口岸B.上海世博会的举行
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上海浦东开发开放
5 . 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冯仑、潘石屹等6个年轻人凑足了3万块钱,在海南开始了创业,后发展壮大为国内著名的现代化实业集团——万通集团。万通创业主要得益于
A.海南特殊的地理优势
B.城市国有制企业改革的推进
C.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018·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88年海南省政府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国际惯例,提出了由外商成片开发,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大胆设想。但在1989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就这个问题递交了提案,将此事与晚清政府割让香港的丧权辱国行为相提并论,引发“洋浦风波”。这表明
A.建立经济特区的实践并未得到中央支持
B.经济特区的创办有沦为变相租界的危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阻力重重
D.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
2018-04-23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智能测评与辅导-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7 .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经济特区,“特”是指特区
A.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制度B.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C.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社会制度D.地理位置靠近港澳地区便于交流
8 . 20 世纪 80 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 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 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
A.必须坚持长期对外开放政策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9 . 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民生幸福的伟大梦想,几代中国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材料二   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

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材料四   2003年11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接受采访时说:“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丰厚利润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有何主要成就?
(3)材料三中的第一批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些?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中,1992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10 . 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国际货币运行体系作保证,当前中国正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金本位制一样都曾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但它却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是由霸权国家(美国)所强制实施和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

——陈伟光、钟华明《制度变迁、国际货币改革与中国的选择》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牙买加体系开始运作……特里芬难题和货币危机的风险将从美国转移分散到日本和欧洲……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非货币化,美元信用下降,逼迫人们开始把欧元、日元等作为国际储备和交易货币……在自私自利动机驱使下,拥有国际货币发行权的国家很难遏制其印刷货币的内在冲动,牙买加体系下,这样的国家由一个变成了多个,更容易造成竞争性货币贬值和国际货币危机。

——张洁、温伯馨《关于“特里芬难题”和“美元危机”的思考》


材料三   一方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建立……提升了人民币在各国货币中的份额和话语权,彰显了中国的大国实力。另一方面,AIIB的建立对IMF形成了制衡关系,为未来各国出现货币危机提供了另外一个援助主体……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亚洲和欧洲5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发展很大程度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从而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有巨大需求。……新兴经济体国家尤其是中国目前有极大的海外投资的需求,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海外的投资往往面临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对外投资不一样的地缘政治风险……多边金融机构是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在分散项目融资风险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和控制地缘政治风险。AIIB就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多边金融机构,

——丁宁《从IMF到AIIB》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同之处,并指出该体系对国际货币危机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建立亚投行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谈谈你对“AIIB的建立对IMF形成了制衡关系”的理解。
2018-04-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周末检测二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