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对表格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年份私营企业产值(亿元)国有企业产值(亿元)外资企业产值(亿元)
199820833362117750
200055204055423465
2002129514517932459
A.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C.经济建设在全面探索中前进D.完善经济体制改革
2 .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下列讲话和谈话,引领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这些言论所涉及的历史进程,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
②“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④“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①④②③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
2023-05-30更新 | 482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朝(指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至则劳以牛酒,令牙行主之,沿明之习,命曰“十三行”。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乾隆初年,洋行有二十家……至(乾隆)二十五年,洋商立“公行”,专办夷船货税,谓之“外洋行”……

——梁廷相《粤海关志》卷25《行商》

材料二   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清廷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   建立沿海经济特区,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等。这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深圳是最成功的特区。经济特区的意义不单是开辟对外开放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探索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的路径,并具有示范和吸引效应,……以后,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从沿海到沿江,再到内陆边界口岸。

——章百家《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变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政策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经济特区的意义,并结合所学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4 . 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并决定把珠海、深圳、汕头、厦门作为经济特区。选择这些城市设立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资源比较丰富   ②交通较为便利   ③区位优势明显   ④历史文化地位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3-05-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幅度降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这一举措(     
A.助推“走出去”战略的制定B.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C.推动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D.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6 . 时代热词是每一时代特有的主题反映。下列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是(     
A.抗美援朝、“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现代企业制度、真理标准大讨论
C.经济特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 . 1990—1991年,上海新成立的外资银行有14家;1994—1995年,石家庄、武汉、西安、昆明等10个内陆省会先后出现了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至1995年底,驻华外资金融机构达到683家。这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B.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国内金融体制全面转型
2023-04-15更新 | 520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示为1978~201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的变化情况。这反映了我国(     

年份

货物进出口总额(美元)

世界排名(位次)

1978

206亿

29

2004

1万亿

3

2017

4.1万亿

1


A.第三产业得到飞速发展B.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C.市场经济制度日益完善D.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2023-03-3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9 . 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并决定把珠海,深圳、汕头、厦门作为经济特区。选择这些城市设立特区主要是基于(     
A.资源比较丰富B.产业发展水平
C.区位优势明显D.历史文化地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本来就脆弱的中国工业更加落后。1949~1952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28月,中财委颁发的《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1953~1957年)是我国长期建设的第一阶段,其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以巩固国防,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摘编自王天伟《中国产业发展之路》

材料二   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改造、优化以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而大量进口技术和设备需要巨额外汇,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建立特区,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改善政府财政能力,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渐形成。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调整、完善,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成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