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1979~2010年的32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9%,2010年的经济规模是1978年的20.5倍;中国对外贸易年增长率达到了16.3%,在32年间完成了144倍的飞跃式增长。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B.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2-11-17更新 | 967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北省洪湖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22-23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79年到199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议。这些做法。(     
A.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C.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18年,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位列第五;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球3.4%,居世界城市首位;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每万人口专利发明量47.5件。这种状态出现,上海主要(     
A.利用了突出区位优势B.得益于经济特区政策
C.挖掘了百年历史潜能D.借助了扩大开放东风
2022-08-04更新 | 633次组卷 | 10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设立蛇口工业区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从设立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到长江流域开放带形成;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据此可知,新时期中国(     
A.主导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B.经济体制改革稳步前进
C.国家战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D.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发展
6 . 20世纪80年代初,一座座高楼,一排排厂房,从昔日的渔村、边镇、荒地、塘边拔地而起,展现了令人吃惊的特区速度。这样的场景最早出现于(     
A.中原经济带B.长三角经济圈C.珠三角经济圈D.环渤海经济圈
2022-08-0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7 . 北京在成功举办第11届亚运会后,正式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经过多次商讨,北京奥申委于1992年6月确定并公布了申奥主题口号——“开放的中国盼奥运”。这一口号体现了中国(     
A.积极地传播奥运精神B.适应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C.改革开放的坚定姿态D.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
2022-07-14更新 | 4346次组卷 | 4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从1978年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已逐步扩大到包括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港口城市、3个三角地带、2个半岛、3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8个沿江城市、13个边境城市、52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13个保税区,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总格局。这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D.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开放与发展”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022-05-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外国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时提出:“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建议中的贸易合作区以后被称为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经济技术开发区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