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大危机使各国进出口大幅萎缩。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该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60%—100%,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自由贸易体制。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到1985年,只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另外,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导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各省市和部委逐步被批准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广东和福建还享受一些特殊的外贸政策。1988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摘编自赵志芳《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变迁与对外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战的目的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推行外贸体制改革的原因。
2 .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我国
A.工业化建设成就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改革开放的实践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2019-12-01更新 | 832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019-07-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文)
4 . 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录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
A.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设立经济特区
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9-06-06更新 | 433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17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城市发展折射出经济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的商业》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摘编自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深圳发展的概况。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6 . 歌词云:“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老人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闽粤沿海设经济特区
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D.开辟香港、澳门为特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型。……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

——摘编自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材料二 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了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内地农村人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策先行优势削弱的情况下,深圳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2015年5月深圳前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借助深圳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优势与经验,大胆改革创新,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6年6月,自贸区累计注册企业超10万家,注册资本金达4.9万亿元。

——摘编自《深圳前海自贸区创新探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时期相比,近代江南市镇有何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迅速崛起的因素,指出深圳对我国改革开放所起到的作用。
8 .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A.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B.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C.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D.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