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与此论断相关的史实是(     
①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③“两弹一星”试验成功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0-27更新 | 2880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2-11-17更新 | 957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6-2017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上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可见,深圳特区的基建
A.揭开改革开放序幕B.探索引入市场机制
C.带动内地同步发展D.开创引进外资先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9-2000年外资企业产业分布(年末数)单位:%

1989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平均增长
第一产业企业数3.772.422.43.12.42.472.4925.52
投资总额2.171.241.21.71.21.171.1127.68
注册资本2.631.51.41.91.41.351.3027.66
外方认缴3.081.541.51.71.51.491.4029.23
第二产业企业数80.1575.6775.974.87574.874.230.84
投资总额68.4860.4962.462.862.662.163.935.2
注册资本70.1464.6966.066.066.16666.636.04
外方认缴65.4561.8763.765.464.164.265.139.85
第三产业企业数16.0821.9121.722.122.622.7323.3136.87
投资总额29.3538.2736.435.536.236.7334.9939.77
注册资本27.2333.8132.632.132.532.6532.139.66
外方认缴31.4736.5934.832.934.434.3133.541.5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1年)整理所得。

——摘编自王宜喻、陈泽民《外商投资企业的行业分布特点及其贡献率变化研究》


就表格整体信息或任意一点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C.表明中国开始注重对外经济立法D.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的可信度
6 . 一个国家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整个民族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体上是从近代开始的。随着营口开埠,封闭已久的大门被西方列强叩开,中国东北地区很快就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特有的农产品迅速商品化,并深受世界供求市场控制,半殖民地性质的经济特征愈发明显。然而,在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城市经济却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实现了城市经济的初步腾飞。

——摘编自郎元智《近代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管窥》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偏集中于东部沿海一隅,全国工业产值77%以上几乎在国土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后来国家对具有资源和战略位置优势的东北和西部地区采取了大量优惠政策,在有限的财力、物力下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立了国防科技为重点,重工业为基础,品类齐全的工业体系。1979年,国家又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了“特殊政策、灵活措施”,随后又在沿海设立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及沿海开放区,使区际间差距拉大。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行全方位的改革开放。

——摘编自朱建成公静《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及效应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近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7 . 1979年4月,广东省负责人习仲勋、杨尚昆等在汇报工作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第二年5月,中央便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等地设置
A.民族自治区B.经济特区C.特别行政区D.自由贸易区
8 . 某学习小组以某一城市近现代的发展为研究课题来见证中国的复兴历程。下面是其收集的相关材料,据此可判断这座城市是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较早聚集了近代中国各种类型的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A.广州B.上海C.南京D.厦门
9 . 下面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表中信息反映出我国
对外贸易(进出口)1980年1990年2000年2012年
381.41154.44722.938671.2
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1984年1990年2000年2012年
270.51028.95935.611329.4

A.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
B.在全球化中的地位提高
C.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
D.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
10 . 1984年邓小平讲到:“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与此相关的重大决策是
A.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