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1979年4月,广东省领导向中央汇报:“我们省委讨论过……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后来,中央让广东“先走一步”的重大决策是
A.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
C.逐步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2 . 1988年后出现了“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现象,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跨越琼州海峡,涌向海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闯海人”。这些“闯海人”
A.直接促成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的设立B.体现了国家政策强大的导向性
C.成为了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受益者D.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2021-02-26更新 | 453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93年初,浦东新区管委会决定,对耕地被征用的劳动力,实行"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的三合一办法。这种安置方式的突出特点是(     
A.政府部门主导B.根据市场决定C.农民自谋出路D.征地单位解决
4 . 《大江大河》讲述了1978到1992年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发生在1978-1992的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开发天津滨海新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雄安新区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建立雄安新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在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稍后,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邓小平的题词和讲话
A.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B.证明了深圳特区的繁荣兴旺
C.明确了我国必须发展生产力D.标志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6 . 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
A.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C.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D.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
8 .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长江三角洲属于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区C.沿海开放城市D.沿江开放城镇
9 .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2019年8月,中央再次决策,“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成功B.改革开放不断得以深化
C.华侨优势促进经济发展D.“一国两制”解放了生产力
10 . “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最后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下列城市最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唐末时期的扬州B.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C.鸦片战争以后的广州D.90年代以来的上海
2020-05-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阳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