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经济结构变化是历史的见证与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五十八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二十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六座。明万历年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据《中国古代经济史》、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1878年初,清廷批准丁宝桢的计划,建立四川机器局。一年以来,自行造成水轮机器及各种机器共二十五部,未合成机器及应用工具等项共一万二千零六十九件,已合成前后膛枪共一百八十四杆,未合成洋枪一万六十一杆。由于外洋锅炉需煤,而川中煤价昂贵,丁宝桢乃命曾昭吉设法造水轮机器,专用水力,不用火攻,合计每年可省煤银四千余两。籍城内金水河水力以发动机械,不能保证车床转速的稳定,当然造出的机器、零部件、前后膛枪的精密度就很差。但是,它毕竟是四川第一个机器制造厂,是四川机器工业的开端,也是洋务运动在四川唯一的“成果

——(据隗瀛涛《四川近代史》整理)

材料三   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四川机器制造局的特点。

(3)结合材料二、三,与四川机器局相比,成就深圳蛇口对外开放区辉煌的独特之处哪些?   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时代潮流简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作用。

2018-11-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2019届高三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以上材料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为搞活经济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起中国近代运动的动机,并非来自于本社会的内部,而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在西方国家侵略造成的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在基本没有近代因素作前提的条件下,中国人仓促地采借西方文明,发起了近代化运动。

材料二: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

材料三: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结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特点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指出九十年代的中国在开放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家门”的重要标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目的。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改革开放初期,贫穷让中国人燃起对富裕不可遏制的渴望,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冲击了内地,也在北方某城陈姓三兄妹家庭中引起轩然大波,向南下海——一场惊心动魄的向命运的抗争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展开,成功和失败如影随形,在他们每个人身上轮番呈现,跌倒再爬起来,他们付出了身家性命,最终完成了情感、精神、灵魂的蜕变。这就是中国人从未经历不得不经历的、辉煌又残酷的走向富裕的历程,这就是中国人的下海。

——电视连续剧《下海》剧情介绍

请回答: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海”一词的含义。此时“广东经济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018-06-1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富源一中2018年下学期五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为上面四幅图片确定一个历史主题并加以评述。

2018-06-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江川一中2017-2018学年五月份月考高一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

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受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

材料二   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97.5亿美元,进口额为108.9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1%,排名世界第32位。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9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597.5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上升,……据2012年的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占中国企业总数量3%左右的外资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国工业产值的25%,创造的税收占到全国税收的20%。另一方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领域涵盖了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承包工程、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医疗卫生和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布局。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顺差的新特点及其成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说,中国的对外开放“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
材料二  浦东位于上海,是在黄浦江的东侧、长江口以南、川杨河以北,紧靠市区的一块三角形地区,它的东北濒长江,南临杭州湾,西靠黄浦江,面积约350平方千米,有良好的建港和水运条件。但在浦东开发和开放前,在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到2010年,一半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浦东,13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浦东,近600家金融机构在浦东发展业务,形成了世界单个城市里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大飞机、迪斯尼等特大型项目先后落地浦东,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浦东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增加,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加。                       

  ——2010年4月18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九十年代看浦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海浦东开发和开放的有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知识,分析浦东开发和开放的历史意义。
2018-05-0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十三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

——邓小平

材料二“我一直认为入世后既不会遭遇洪水猛兽也不会一夜之间发生经济奇迹。”“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但有时难免会飞进一两只苍蝇。”

——中国入世谈判的最后一任团长龙永图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

(2)有研究者指出,中国近代重要城市的分布呈弓箭状。观察上图,指出图中“弓”上的城市哪些是改革开放时的经济特区,哪些是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目的。并说明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

(2)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体系形成的过程。

10 . 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通“逊”,谦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不同消费观念,并指出材料二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

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崇尚洋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都要带个“洋”字。民国初年,出现了倡导使用国货运动,消费品都要带个“华”字。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出现“崇尚洋货”和“倡导国货”的原因。

材料四   山东城镇居民“九五”时期消费结构表

年份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
消费支出构成(%)100100100100100
食品支出(%)43.640.939.637.134.7
衣着支出(%)17.416.714.013.613.2
设备用品及服务(%)9.49.510.412.211.2
医疗保健支出(%)3.94.54.54.96.4
交通通信支出(%)4.95.56.26.07.0
娱乐文教用品及服务(%)10.011.212.813.314.2
居住支出(%)6.77.17.98.27.9
杂项商品及服务(%)4.64.64.64.75.3


(3)依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山东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