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伦敦博览会和1866年巴黎国际博览会,清政府都得到英法政府的邀请,但都没有给予重视和积极的回应,没有派员参加。一直到1873年,在奥地利公使的一再催促下,基于外交考虑,清政府才勉强同意工商人等“如有意持精奇之物,送往奥国比赛者,悉听尊便。”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正式参加世界博览会。1876年中国参加了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展品共计720箱,6801种,展览占地“八千正方尺”。中国的丝、茶、瓷器、景泰器等在各国中推为第一。在此后的39年间(18671905),中国参加了总共不少于29次博览会。

——摘编自杨东风《中国参加1906年米兰国际博览会研究》

材料二   1978年,新中国首个国际专业技术展——北京多国农机展拉开了博览会迅速发展的序幕。1985年,中国举办了第一个比较正规的国际展览会——亚太贸易展览会,国内博览会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与此同时,参与国际博览会的事业也迎来了中国世博会的新时代,从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到2005年参加日本爱知世博会,共13次出洋参赛。而1999年昆明园艺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以及201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则标志着我国博览会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摘编自《中国与世界博览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政府对博览会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博览会事业迅速发展的影响。
2023-11-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4月,邓小平在听取广东省委汇报时,认为给广东某些特殊政策是个好主意,对外开放要找一个突破口,办好试验场。

——摘编自邵维正《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历史性贡献》

材料二   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积极扩大进口的行动充分表明,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而是致力于在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的同时,更好地适应国内消费升级、更好地提升国内产业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新时代扩大开放的政策宣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认为在广东要办好的“试验场”及其“特殊政策”的特殊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开放与改革之间的关系。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年,“开放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二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以及对我国今后建设有何启示。
2020-08-0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出自瑞蚨祥。1868年,它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从1911年到1918年,瑞蚨祥在北京又开办了2处新店,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材料三   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瑞蚨祥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中,以“包产到户”、“大包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被称作什么?指出这种制度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及其特点?
2020-07-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友好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至清中叶,朝廷极力控制民间贸易的规模和实力,对于商民出海不但不予鼓励和扶持,反而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限制,对于东亚海域的庞大市场,始终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不是广开利源大力发展贸易,而是不计经济税收之得失,寓种种限制于对外商品流通之中,中国民间海外贸易势力始终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民间海上力量也就难以与有着国家强大支持的西方殖民航海势力相竞争

——摘编自范金民《明清海洋政策对民间海洋事业的阻碍》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晚清政府海军近代化改造和近代海军的建设正式提上议程。1880年,清政府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在天津设立海军营务处。到1884年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然而,在海军建设上,李鸿章等人深信“造船不如买船”,滞缓了本国造船体系的发展,海军无力自行补充。从海军部署情况分析,近代海军部署基本距制造所在地较近,而作为列强侵略重点的区域几乎游离于海防体系之外。在战略指导思想上,重“守”轻“攻”,火炮大口径居多,速射炮较少,使得海军装备吨位重、航速慢、灵活性差,同时甲午海战中“避战保船”的战略防守思想最终损失了制海权,消极防御导致了北洋海军的覆灭。

——摘编自王佳俭《李鸿章与北洋舰队—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失败与教训》

材料三   当今世界,中国要成为海洋强国,就必须进行范式创新。以往或通过军事、或通过经济等单一领域手段成为海洋强国的范式将难以被继续复制。中国必须同时兼顾海洋控制、海洋复制和海洋治理三大议题,中国的海洋经济活动早已遍布世界大洋各个角落,中国海上力量在应对海盗、跨国犯罪、恐怖主义、海上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胡波《国际海洋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战略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至清中叶中国海洋政策的指导思想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近代海军建设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失败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下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年中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8年中国加入20国集团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呈现的特点。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

材料三   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动工。

材料二   1984年,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
(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8 .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   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上海农业志》

材料四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消化、吸收、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作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材料五   “计划多还是市场多,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5)材料五中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是如何认识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初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重大举措。

2019-06-1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倭乱”的发生,是明朝“海禁”政策导致的全球化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结果。1567年,嘉靖皇帝痴逝,随后隆庆皇帝即位。隆庆皇帝宣布在津州月港开海,允许津泉两府商人出海贸易,“准贩东、西二洋”,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有人测算,晚明从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与此同时,明末的海外市场需求也直接刺激了江、新、阔、亭、数等地区的丝织业、棉织业、染织业、制壳业、铁器业、制糖业等行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高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材料二 1898年,清廷下话:“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侵占。现当海禁润开,强邻环何,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视舰,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经过新政期间的努力,截至辛寒,中国自开商峰(意即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它与条约口岸的实质区别在于是中国政府还是西方列强控制了口岸的政治决策权及行政管理权)的数量已由成成时期的3个增加至19个,如果加上同时期东北开放的16个,其数量已多达35个。

——摘编自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峰研究述论》

材料三 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令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隆庆开海与晚清自开商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晚清自开商埠。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港)设立的作用。
10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之时,邓小平也在不断思考: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但是直到90年代初,改革并没有从体制层面触动“计划”二字。

——顾亚奇等《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材料二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对农村改革的影响,邓小平是如何“为改革开放探路”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