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17-08-04更新 | 3569次组卷 | 3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这个“圈”指的是什么?当时在广东划的“圈”里有哪几座城市?
(2)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3)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2016-12-1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采取过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历史证明,主动融入世界,才是中华民族振兴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古代管理对外贸易机构)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据考古,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迹象。……据记载,与宋代进行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个,其中宋代海船直接到达的有二十多个。……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
——梁俏《宋代海外贸易特点及其评价》
材料二   1757年,清政府以“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为由,下令关闭宁波、厦门和松江三港的海关,只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又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外商不准在广州过冬;外商必须在政府指定的商馆中经营;商、民不得向外商借贷,不准为外商打探商业行情或受雇于外商。
——张九渊《中国经济史概论》
材料三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及这一政策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政策长期实行的经济根源及影响。
(3)30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请完成下表。
措施
典型代表
意义
建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


青岛、大连等
有力的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市场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以前,中国贸易是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展开的,很长时间内都是在以中国为主导的朝贡贸易体制下铺展的,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在周边国家中的优势地位。随着中西方贸易的展开,早期西方国家为了得到中国的茶、丝、瓷器等物品,不得不从国内输送大量的白银等贵金属到中国……导致西方国内白银等的减少,与重商主义等理论、实践不相吻合,促使西方商人开始寻找新的贸易媒介。在此过程中,从16世纪就开始垄断东方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渐摸索出以中英印为核心的茶——棉织品——鸦片三角贸易。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中西贸易中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物物交换制,即“进行交易的商人或是运货来售,或是回航时运走土产品,或是订购土产品而以英国货物支付”。如此方式,外国商人自然无法立即获得现金收入,双方的交易活动变得极其缓慢,“一般总需要十二三个月才能贩得货物回国,又得六个、八个乃至十二个月才能把货售出”。
材料三
建国时至1978年,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尚实行配给制,采用计划经济制度。外贸局限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农副及矿产资源型产品构成了出口商品的主流,贸易关系受制于外交政策和国家关系的变化……1978年底开始,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实践探索阶段,外贸体制改革和外商直接投资极大地促进了外贸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上升至90%以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逐步代替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成为最主要的出口产品……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国家之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近代与古代贸易状况有何不同,并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前后中国贸易状况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贸易地位的变化概括分析这给我国当今发展对外贸易有何启示。
2016-11-27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5 .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描绘的分别是哪三大理论成果的产物?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材料二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的“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围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6 . 扼要回答下列有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党的十四大上规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我国首先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什么?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的格局?
2016-11-27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吉林汪清六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注: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 农业增加50% 。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2)材料三 读下表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1世纪以来,该现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此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2016-11-18更新 | 4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是──────────────────────────────,1988年又把─────────省作为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016-11-18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年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9 . 材料一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锦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

材料二   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广东所产生的著名的民族企业,其创办人简照南于1870年出生在南海县。……20世纪初的中国烟草市场完全被英美的烟草公司垄断。(因英美烟草公司阻挠),南洋公司陷入困境,不得不宣布破产拍卖,(此后),简照南只好重操旧业,一边经营土洋杂货,一边推销香烟。1912年后,南洋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1912年获利4万余元,1913年获利10万元,1914年获利16万元。

——《岭南经济史》

材料三   近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22257亿美元,……1978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10亿美元,2006年末已突破1万亿美元。

——摘自胡锦涛演讲稿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政府实行的哪些政策,其在经济方面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说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年后,南洋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说明“近30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