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两极格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国际法主体的增加使国际法不再仅仅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还调整国家和国际组织或争取独立的民族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国际关系不再限于政治领域,而是扩大到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学等各个领域。国际法的发展,使得国际法的新的分支随之产生,出现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国际刑法等。国际法新的分支形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在国际法上的反映,它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也为国际秩序中各国的交流、合作提供了规范性文件,也表明当代国际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对国际法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在国际法的编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国际法法典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摘编自吴锦标《国际法与国际秩序》

材料二   19993月,美国打着“制止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把“人权高于主权”作为“法律”工具,对南联盟实施了78天的军事打击,制造了自二战以来欧洲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北约首脑会议于同年425日在华盛顿发表了《联盟战略概念》,明确宣告,北约以“危机干预”为其“主导功能”,执行不限地域的使命,而且“拥有行动自由”,这严重挑战和破环了国际法中关于战争法制定的人道原则和区分原则,而且显示出他们想通过这一场战争,确立一套不同于现行战争法规而有利于他们的高技术战争法律规范的企图。

材料三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认为在涉及他们安全利益的问题上,可以甩开联合国自行其是。这样一来,北约就成为一个独立于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之外的进攻性的军事政治集团,一个美国可抛开联合国实现其世界霸权的军事政治工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就是一场妄图改变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代之以美国强权支配的以北约为宪兵的国际政治秩序的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这场战争中,并非为了扩张其战略疆域而一时粗暴践踏国际法,而是为了确立21世纪美国在全世界的霸权地位,蓄意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法。这使得国际法处在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危机之中。

——均摘编自俞正山《国际法的危机与前景——从北约空袭南联盟引出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以来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国际法处在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危机之中”的表现及其原因。
2024-01-18更新 | 36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谈及对外援助政策时表示,要“用我们的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工业发展的优势,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改善与发展”。杜鲁门政府这一决定意在(     
A.诱导苏联发展重工业B.加强对中间地带的争夺
C.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D.扭转国际贫富分化趋势
3 . 1950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项指令称,“我们别无选择,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建设性地实施‘自由’这个理念来证明其优越性”。美国发出此项指令的背景是
A.欧洲走向一体化趋势加快B.苏联对美国构成制度挑战
C.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D.战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环保主义等新社会运动的兴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1969年组建的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为载体,积极介入社会领域尤其是环保领域的事务,这被视为北约除防卫协作和政治协商功能之外的“第三维”。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把空气污染治理列为第一批试点研究之一,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研究和推广活动;还积极举办空气污染治理专家会议或推动国际环保会议的召开。与会各国先后制定了本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及空气质量标准,并颁布国家空气污染控制法律。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无关政治”的形象,似乎为东西方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开场白”。1972-1976年,美苏两国相关专家多次互访,在环保领域签署了一系列草案和协议,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冷战缓和时代美苏合作的新篇章。

——摘编自张勇安《北约与跨大西洋的空气污染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约功能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约功能变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