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两极格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961年,赫鲁晓夫要求美国撤除土耳其导弹作为其撤除古巴导弹的条件,肯尼迪提出“虽然我们可以确定适当的步骤将会实施,但在公开场合总统的决定与古巴事件无关”。据此可知
A.美苏结束了争霸状态B.美苏相互妥协避免了危机
C.美国获得了重大胜利D.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措施
2 . 1953年是苏联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一个农业歉收年。二战后,一些英美学者经常用1913年和1953年粮食产量数据来论证苏联粮食产量比沙俄时期的粮食产量要低。他们的这种论证(       
A.说明苏联时期农业比较落后B.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C.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D.旨在说明苏联经济的落后
2022-02-25更新 | 362次组卷 | 7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下同步测试题
3 . 全面冷战对峙时期,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而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却处于两大阵营之外。这说明
A.美苏争霸中美国始终处于优势B.新兴独立国家置身于两大阵营之外
C.国际政治中心转移到亚太地区D.两极格局具有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
2022-02-10更新 | 378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下同步测试题
4 . 二战后,西欧国家无力出口以换取储备资产(黄金和美元),又因缺乏储备资产而无力进口原材料等。美国和欧洲经济实力的严重不对称,美元的严重短缺,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真正建立起来。这可用来说明
A.美国金融霸权确立的必然性B.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必要性
C.欧洲统一市场建立的迫切性D.关贸总协定成立的可能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歇尔计划实施中,西欧从美国获得131.5亿美元的援助,其中88亿元用于进口货物,主要购买粮食、化肥原料半成品、机器、车辆和烟草等。虽然西欧向美国出口贸易额很低,但各国间的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A.为经济区域联合创造有利条件B.导致西欧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
C.有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D.制定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2022-01-09更新 | 50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下同步测试题
6 . 1947年末,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福雷斯特尔说:“只要我们在制造业上领先世界,能够控制海洋,能够用原子弹打击内陆,我们就敢冒之前不敢冒的风险。”这体现战后初期美国
A.与苏联争夺的重点是海洋B.以核垄断确保自身的安全
C.敢于冒险突破冷战的局限D.力图建立全球霸权的野心
2021-05-05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