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面所示为2022年一项名为“人们因为战争和驱逐可以逃到我们国家是件好事”的部分调查报告(数据为“认为是件好事”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比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霸权主义严重威胁国际治理B.地区之间冲突愈演愈烈
C.区域人道主义援助仍待推进D.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显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6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安全……这一时期出现的环境问题基本上是小范围的,污染源较少,往往可以由一国政府独立解决。70-80年代后,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70年代后半期,美国积极倡议并参加多种形式的国际环境合作,推动创立国际环境机构并提供大量环境援助。80-90年代初,美国政府的环境外交政策由积极合作转为消极对抗,90年代初再次进行了调整。1996年,美国以捕捞大虾未采取措施保护海龟繁殖的环境义务为由,禁止进口中国的大虾。自1997年起,美国政府在每年的地球日都要发布有关环境外交的报告,对全球环境状况和国际环境政策作出评估……

日本在1991年主持召开亚太环境会议,表示积极提供资金和技术以加强亚太各国之间合作,全力参与国际环境事务。与此同时,日本又不顾国际舆论向海外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欧洲首次提出发达国家应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并表示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欧盟与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等地国家开展了多方面的环境合作。欧盟在对外环境政策上有系统全面的框架,但内部政策执行时困难重重,如德国和瑞典积极促进欧盟实行较高的环境标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则表示反对。

——摘编自房乐宪等《美日欧环境外交政策的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日、欧的环境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环境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2024-01-26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美国对华展开 “301调查”,宣称中国的贸易优势建立在窃取商业机密、贸易保护、强制、技术转让等行为的基础上,由此对中国航天、军工、半导体、芯片等领域以禁运等方式进行贸易制裁。这一做法意在(     
A.压制中国企业的发展B.对中国开展贸易制裁
C.诋毁中国的国际形象D.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2024-01-15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乌克兰危机被称为“21世纪以来欧洲最大规模军事冲突”。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持续向乌输送武器装备,给这场危机“火上浇油”;另一方面,为应对乌克兰和北约的军事压力,俄方也在加紧强化军力,频繁展示战略威慑能力。据此可知,当今世界(     
A.应加快全球治理体系变革B.经济全球化无法制约战争
C.政治多极化趋势历程曲折D.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克林顿在其美国总统任期(1993—2001年)内奉行“新干涉主义”外交政策。“新干涉主义”认为一个国家的主权并不是无限的和无条件的,只有当它能够对其公民提供人权的宪法保障,维护人权,它才有资格享有“主权”,否则它的“主权”就是有限的。据此可知,“新干涉主义”(     
A.加强了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加剧了冷战后的国际地缘冲突
C.反映了美国冷战后的多边主义外交D.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IS”是伊斯兰国这一极端恐怖组织的英语缩写,下图是《中国日报》2015年9月15日登载的《“IS”入侵英国多名高官电邮》的漫画。这反映出(     
A.恐怖主义组织控制了英国网络B.国际安全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
C.东西方关系陷入严重对立之中D.中东地区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
2023-06-21更新 | 299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22年7月,拜登表示将与中东“合作”,然而在该月,美在叙利亚的非法驻军四次使用油罐车将其偷盗的叙利亚石油运往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此事引起了国际上的激烈讨论,下图为网友对此事的“锐评”。这说明(     
A.冷战思维阻碍国际合作B.逆全球化影响地区稳定
C.国际强权政治依然存在D.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2022-12-17更新 | 1041次组卷 | 13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重庆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22年5月9日,俄罗斯于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在俄罗斯与西方支持的乌克兰交战激烈之时,阅兵有何现实意义(     
A.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B.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C.激励俄国人民夺取胜利D.彻底打败乌克兰
2022-09-25更新 | 209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美苏冷战产物的北约自成立至2010年先后进行了5次扩充,其扩充的基本轨迹是势力范围东移。美国有官员曾预言,北约和欧盟的扩大将分几个阶段推进,最终将产生一个欧洲联邦。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宣告自己取得了冷战胜利,1999年,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北约开始向中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拓展影响。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7国加入北约,这是北约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充。在失去比邻的波罗的海三国之后,乌克兰成了俄罗斯阻隔来自西方地缘政治压力的最后一道防线。乌克兰本身长期摇摆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从其自身考虑看,一是俄乌如果发生冲突,可能自身难保;二是乌克兰发展比较落后,想要改变现状,走出困境。北约不断东扩严重挤压了俄罗斯的安全空间。尽管莫斯科发出了不满和带有威胁意味的信号,但华盛顿却并不掩饰将继续扩张北约的计划。

——摘编自周琦《北约东扩对俄罗斯的影响及俄罗斯的应对之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约不断东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北约东扩产生的影响。

10 . 材料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34月发布的《2012年美国的人权纪录》统计,美国是冷战结束后对外发动战争最频繁的国家。2001--2011年,每年约有1.4万至11万名平民死于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2014--2016年,美国空袭伊拉克7258次,空袭叙利亚5828次,共导致约6000名平民死亡,并制造了生态灾难,致使伊拉克战后儿童出生缺陷率“惊人增加”。美国专家罗伯特·基欧汉所说:“强国总是寻求建立一种有利于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亚洲人口多,消费力强,资源丰富;中东位处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接合地带,地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亚洲和中东自然成为美国频繁发动战争的主要战场。

——摘编自袁源《上战后美国发动的十三场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频繁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频繁发动对主权国家侵略战争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