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1年1月,索马里西亚德政府被推翻,各派军阀混战,局势持续动荡不安,人民苦不堪言。1992年12月9日,美军打着人道主义救援的旗号出兵索马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在索马里的行动引起索马里最大武装派别——艾迪德派的不满,并与联合国部队屡次发生冲突。包括“三角洲”特种部队在内的特种部队进驻后,艾迪德派武装强烈报复,不断采取“打了就跑”战术与美军进行激烈抗击,造成部分美军及大量平民伤亡。10月3日,美军特遣队指挥官威廉盖瑞森获得情报人员密报,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将于当日下午前往位于摩加迪沙的奥林匹克饭店参加秘密会议,美军侦察机迅速飞临共成功抓获24名索马里俘虏。得知美军直升机入侵的消息后,艾迪德的部队立即用扩音器向索马里人广播:“出来,为你的家园战斗吧。”他们用AK﹣47自动步枪和RPG﹣7火箭筒对美军进行猛烈射击,并在主要路口燃烧轮胎,设置路障。为援救身处危险中的特种队员,在盖瑞森的不断催促下,驻索最高指挥官蒙哥马利少将经过与多国部队长达4个多小时的反复碰商,救援部队终于组成。经过2个多小时激战,成功突破索马里武装的封锁,与城中坚守的部队会合整个救援活动持续至次日6时30分。此战造成美军直升机2架被击落,19名精锐战士阵亡,70余名受伤。

——摘编自张苗林陈彬《美军永远的痛——摩加迪沙巷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军侵入索马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军侵入索马里战败的原因。
2023-10-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国庆中学2023届高三5月质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导条约》是冷战期间美苏达成的一项重要军控条约,是全球战略稳定的支柱之一。20198月,美俄相继退约,引发国际社会极大关注。人们担心,条约退场将冲击全球战略稳定,刺激军备竞赛,影响欧亚安全形势,削弱国际军控体系。中国是美国退约重要借口之一,条约作废势必深刻影响中国外部安全环境。《中导条约》从诞生、发展到消亡,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演变动因,归根结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际格局变迁。20世纪80年代,苏美攻守异势促成了《中导条约》的诞生;进入21世纪后,北约对俄的挤压以及中导技术扩散促使俄罗斯抛出条约全球化倡议;近年来,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促其选择退约。但美俄两国政治形势变化及领导人更迭也深刻影响了条约的“生、住、变、灭”的时机和方式。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与当时高涨的核裁军运动为签署《中导条约》提供了特殊的政治、社会背景。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理念,频频废约“退群”,《中导条约》随之沦为牺牲品。

——摘编自郭晓兵、龙云《(中导条约)与全球战略稳定论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导条约》签署的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导条约》的废除原因,并分析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3 . 材料: 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是二战后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海战和岛屿两栖登陆战。1816年,阿根廷声明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1833年,英国海军进驻马岛并宣布行使主权。但阿根廷多次提出异议。20 世纪70年代初,勘察发现马岛南部海域可能储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藏,1982年2月,阿在双方谈判无果的情况下决定以武力解决争端,4月2日,战争爆发,历时74天,6月14日。英国军队最终取胜。战争中作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和技术装备对比情况是


战争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对阿根廷回应迅速:当即断交、全力远征。在获得国内压倒性支持后,撒切尔迅速在国际上打出“反对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的口号,这一合适的说法让英国得到了联合国的好感,随后,撒切尔又游说欧洲各国,以“反对军人独裁政府”的理由博取各国的支持,美国带头向阿根廷宣布武器禁运令,进而进行经济制裁。

——《三十年后重温马岛战争》(新浪文化·读书 第40期)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英国决心远征马岛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马岛战争中能够取胜的原因。
2020-05-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池州市高三5月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历史上曾出现两道“墙”,如下图

材料二科索沃是南联盟所辖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由于历史原因,科索沃的塞、阿两族长期不和。冷战后,美国希望通过扩大北约的职能范围,使其成为自己独霸全球的工具。科索沃的民族矛盾正好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所利用。1999年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这是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科索沃战争不仅给南斯拉夫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对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二者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危机出现的背景以及科索沃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17-04-2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七校(荆州中学、襄阳五中、襄阳四中等)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结束后,伴随着美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急速膨胀、新科技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美国境内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学知识的普及使人们越发意识到濒危物种的生态价值,认识到物种天绝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引发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生态学的新有机论者们将生态学与伦理学进一步结合,着重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人类与其他生物“共享地球这个星球”的生态道德观⋯⋯美国司法界也提出了“自然物诉讼”的概念,主张“那些啄木鸟,那些山狗和熊,那些旅鼠和河流中的鲑鱼都可以站在法庭上”。保护环境成为1960年美国选民关注的第三大重要话题⋯⋯环保组织纷纷成立公民游说国。积极推动国会通过更具保护效力的议案。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颁布了保护珍稀物种的法律法规,虽然其立法目的、保护范围与严格程度不尽相同,但在立法理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美国1973年《濒危物种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全球性环保组织也积极在各国开展拯救濒危物种的行动。据不完全统计,被该法案列入保护名录的物种有90%在美国(种群数量)得到恢复。

——摘编自藤海键、张雪娥《美国1973年(濒危物种法)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1973年《濒危物种法》制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如何进一步保护生物多样性。
2024-02-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亚洲金融危机让西方国家认识到,要解决国际金融问题离不开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参与,1999年二十国集团应运而生。该集团诞生的相关背景是(     
A.资源争夺B.经济危机C.局部战争D.气候变化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年1月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7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数万大军开进科威特,当天科威特全国沦陷。联合国安理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以14票对零票通过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660号决议,敦促伊拉克立即停火,并无条件撤军。8月7日凌晨2时,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沙漠盾牌”计划,向海湾地区迅速集结了24万陆海空三军力量,其中有当时最先进的F一117隐形战斗轰炸机和最具有杀伤力的B一52战略轰炸机。1991年2月27日,美国宣布科威特的战争结束并于当天午夜停火,伊拉克最终在4月接受了停火协议。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同时,海湾战争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摘编自安宁《海外战争对中东格局的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湾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启示。
2024-03-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三6月质量检测历史(河北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揭示了新大陆的存在,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全球阶段的来临。人们的视野变了,真正的地球的形状首次被绘制,人类种族,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开始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二:迄今为止,我们可以观察到两轮大的全球化浪潮,一轮是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另一轮自冷战结束延续至今。第二轮全球化是在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发生的。随着冷战的结束,发展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经济正在从以国家为主导转向以市场为主导。以经济和科技竞争为中心的和平竞争、企业竞争取代了武力冲突、国家对抗,矛盾和利益冲突也更多地采取谈判、磋商和协调的解决方式。这使得世界经济形成了一种开放的体系,各国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利益格局,客观上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摘编方勇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

材料三:在数十年来的经济全球化秩序中,发达国家本已经拥有资本、管理和技术上的优势,而全球经贸投资的政策与规则又主要由发达国家制定,更多地服务于发达国家的需求。某些发达国家在进行贸易谈判时经常采取双重标准,对发展中国家施加不公平的条件。因此,尽管两类国家都获得了净收益,但大部分的收益仍然是由发达国家获取的。经济全球化的收益在各国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也是不平等的。

——摘编自黄思宇等《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新思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至1763年全球化初期到来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末以来的两轮全球化浪潮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解决谈谈你的建议。
2023-07-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中东各国竭力扩充军备的原动力,始于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阿以冲突的不断激化。许多国家纷纷扩充军力,地区军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跃升。20世纪下半叶,伴随地区霸权的争夺和战争频发,以色列、伊朗和阿拉伯国家在民族问题、领土争端和教派分歧等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美国、前苏联、欧盟等为实现各自的战略图谋,不惜利用中东地区的内部纠纷,长期提供军事支援、开展军火贸易。在中东地区这块世界“石油宝库”上,大量国家的军火贸易采取“石油美元换武器”的形式,巨额石油收入为采购现代化武器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中东地区各种高精尖武器特别是核武器的扩散对有关国家的社会发展、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当前,海湾六国的先进武器技术几乎全部从外部引入,势必增强这些国家的对外依赖程度。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大大削弱了海湾地区的安全系数,本已十分脆弱的中东安全环境将愈加险恶。此外,中东地区的军备扩散,特别是核军备的扩散,为恐怖活动提供了方便,对国际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摘编自刘正茂、岳杨《试析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东地区军备竞赛扩大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东地区军备竞赛扩大的影响。
2023-05-14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性”显著增加,在文明的某些方面出现全球一致性,各国进入文明状态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各具特色,呈现出出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包括经济模式、政治体制模式、文化模式、思想模式等,完全相同的社会发展模式并不存在。全球化中没有标本和唯一模式,只是原有多样性新的优化和重组。

——摘编自曹招根《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等


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09-2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